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传天下 > 详细内容
《书法传天下》之张芝
发布时间:2014/10/24  阅读次数:590  字体大小: 【】 【】【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东汉书法家。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奂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法四贤。

       据传,张芝的前辈名叫张奂,是甘肃省敦煌酒泉一带人。史记《张奂传》中说,此人高大悍猛,力大过人。大约永康元年的冬天,西域发生了战乱,战争进行了几个月而不得平息,战火纷飞,尸横遍野。当朝主帅十分犯愁,无计可施。张奂英勇善战,单身闯入敌阵,一举杀死羌将领兵的酋长,使旷日持久的战乱得以平息。当朝皇上论功行赏时,赐给张奂1万两白银和200匹绸缎,可张奂却拒绝收受,一时朝中上下甚感不解。后来征询他的意见时,他提出了惟一的要求,就是要迁徙到弘农郡属地居住。若按当时的律条规定,西域人是不得入住中原的。后来经过朝内大官认真议论,认为张奂功劳出众,便破例恩准他迁入弘农郡属地居住了。从那时候起,西域人张奂成了弘农郡一户特殊的居民。

张奂的后代中,有张芝、张昶两兄弟。张昶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成绩名列前茅,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喜爱。而张芝有些笨拙,说话口讷,样子有些痴傻,但他非常爱好写字,练习写字时总是专心致志,像着了迷一样。他非常喜爱书法。他练完字,常常到池塘边去洗笔、砚。后来觉得来回跑路太麻烦,便干脆到塘边练字。

张芝在东花园的池子旁,垒起一个方砖台,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傻乎乎地在池子边练习写字,有一股死硬的犟劲。他蘸着池子的水,成天写呀写的,周围的人笑他,连弟弟张昶也说他是个痴傻的人。张芝并不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只顾埋头苦练,坚韧不拔。他练罢正楷练草体,练罢草体练隶书,细心琢磨用笔的技巧,对心、眼、手、神的功夫有了更深的领悟,字便写得好起来了。此时有人夸奖他,他也毫不松懈,更不骄傲。就这样每天练字,练了好几年。

岁月更移,小张芝一天天长大成人。后来纸张供应不上,他就把母亲织的白布成卷地拿来,写了字再染色,染了色再写字。一天,他练完字,又在塘里洗笔、砚,可是,洗了很久,却怎幺也洗不净,他很奇怪。清清的池水,被他的笔墨染得黑黑的。邻居大爷听见了,对他说:“这池已变成墨池了,怎么能洗干净呢!”张芝一看,池水果然是黑的。心想,自己专心练习书法,竟没有注意到原来清澈的池水已变成了黑的。

苍天不负有心人,张芝多年的辛劳,赢得了家庭和社会上的赞许。后又经县里几个老书法家的亲临指点,他终于在书法上有了很深的造诣,名声大震,响极一时。张芝是功成名就了,而他弟弟张昶因聪明长期受宠,变得骄傲懒惰,终无建树,甚觉懊丧,悔恨不已。

         古人有句名言说得好:“性痴者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精,艺痴者技必良,世人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认为自己很聪明的结果。


    《书法传天下》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