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传天下 > 详细内容
《书法传天下》之钟繇
发布时间:2014/10/26  阅读次数:638  字体大小: 【】 【】【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钟皓曾孙,钟毓、钟会之父。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被称为“正书之祖”,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极大。他是今天流行的楷书的创始者,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夫人,而卫夫人学自钟繇。这样算起来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书法史上的地位。

      钟繇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曾经随刘胜在抱犊山读书练习书法三年,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钟繇对蔡邕的书法推崇备至。他上厕所的时候,还不忘观看研习蔡邕的书法,一蹲就是大半天。别人都以为他掉茅坑了,赶忙去找他,谁知道他还在茅坑上专心地临摹呢。

     有一天,钟繇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笔势》,就向韦诞借阅。韦先生因为此书是存世孤本,太珍贵,怕钟繇借了不还,所以,一任钟繇死磨硬缠,就是冷若冰霜,坚决不借。钟繇气得死去活来,以拳自击胸口,擂得胸口青一块紫一块,还呕了一大摊血。《历代书论》形容他“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照我们这些俗人来看,这钟繇就是一根筋,不就是为了看看蔡邕的《笔势》嘛,不看又咋的,何苦这样自己折磨自己!不过,这韦诞也是把书法当做自己性命的主儿,愣是横下一条心,全不为钟繇自虐的执着精神所感动,硬是没给他看。眼看钟繇奄奄一息,性命不保,亏得上级领导曹操关心爱护知识分子,派人送来了疗伤圣药五灵丹,才把钟繇救活过来。捡了一条命的钟繇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发誓说,他无论如何也要看到蔡邕的练笔秘诀,即使韦诞活着不让他看,等韦诞死了之后,把他的墓打开也要把书弄到手。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竟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书法传天下》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法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