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
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1644年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位大家,不得不提,一为王羲之,一为王铎。“先王后王”之说,讲的正是这两位,其中后者之于洛阳,更是生死以之。王铎,字觉斯,号嵩樵,1592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孟津县圣贤庄(今孟津县老城村),故世人称之“王孟津”。
如今,在孟津老城村,提起王铎来,乡亲们都是耳熟能详,有热心的乡亲还给我讲起了几个和王铎有关故事来。
据老乡说,王铎幼年时,家境非常清贫,常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艰辛生活。家王铎自画像贫当自奋,王铎自幼勤学好问,早上未入学馆之前,就常常一个人跑到学馆看先生教书。一次,学馆先生心里高兴,顺手指着地上的方砖问学生:“你们谁能一笔一个字,把这方砖的四角都撑满?”学生们议论纷纷,可无人应对。正在大家无奈之时,坐在门砖上的王铎说:“我会写。”他拿着先生递过来的毛笔,撅起屁股在方砖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乙”字。先生看了,连赞:“神童!神童!”。
入学后,王铎书法水平日渐提高,大字已经写得不错。一天,他去教书先生的房间找先生,没见到先生,却发现了先生珍藏的两本字帖。自此后,先生不在,他就偷偷到房间临摹一二,时间久了,他的书法水平竟然突飞猛进。又一次,他来到了先生的房间,先生外出未归,无意间,他看见桌面上的字条,仔细一看,原来是玄帝庙里的和尚向先生求字。王铎一想,自己不若写一个,逗先生一乐。这样,他就拿起毛笔挥毫起来,当写到庙字之时,先生的脚步突然响了起来。王铎害怕,庙字只写了一个“广”便扔下笔逃跑了。先生归屋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这字是谁写的,如此漂亮,想到这里,他趁势在王铎写的“广”字下面添了一个“朝”,而后就把这三个字送给了庙里的和尚。四方香客来了,一看宣帝庙三字,都觉得这个庙字没有前两个字有神韵,写得没有前两个字豪迈有力,特别是左边那一撇,划得有些歪扭。至今,“玄帝庙”门额犹存,显露着王铎少年时的风采。哈哈,听到这里,我忍俊不止,今天,这个事实已经难以考究,不过仔细想来,这个故事就算是附会,我想,那也是这些河洛乡亲们喜爱王铎的缘故吧。
不仅如此,和王铎相关的,还有一个“神笔王铎”的故事,更是神奇。
相传,王铎官拜礼部尚书,满朝官员中数他的字写得好。一天,皇上要他写个“天下太平”的匾额。王铎由于太过紧张,把太字竟然写成了大字。匾额在宫内悬挂起来后,就有人就发现了这个错误,并迅速呈报给了皇上。皇上一听,大为震怒,立即传王铎立即入宫觐见。王铎拜伏于地,当听说“太”“大”之误后,很是害怕,口称:“死罪,死罪”。忽然间,王铎计上心来,他向皇上说道:“请皇上赐臣笔墨一用。”皇上点头允许,王铎当场提笔蘸墨,“刷”一下,飞笔投向高挂的匾额,不偏不倚,这一点点得恰到好处,“大”字已然变为“太”字,仔细观之,竟然有画龙点睛之妙。皇上大喜,禁不住赞道:“爱卿真神笔也!”自此后,御封的“神笔王铎”不胫而走,天下闻名。
王铎虽然书法造诣很高,可在历史上,他却因降清而被列入《贰臣传》,被后人所垢病。受此牵连,他的书法也遭遇冷落,曾一度无闻尘世间。
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经过一代又一代后人们的研习,王铎的书法拂尘生辉,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推崇。关于王铎的书法,吴昌硕赞其书法曰:“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孟海先生也评之书法云:“(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当代启动先生也有言曰:“觉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铎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他的奋发努力分不开。据说,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应期间,从不间断。王铎《赠今础先生扇面》王铎一生,独尊羲献,兼习钟繇、颜真卿、米芾等大家,故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
王铎书法不仅在国内有名,在日本,王铎的声名也很显赫,甚至还因他而衍发成出一派别。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名满京都,日本人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甚至提出了“后王胜先王”的看法。
五百年来无此君,在感叹我们老乡王铎的书法精妙之时,我心怀崇敬之情,走进了王铎故居。
这是一处后人按照有关资料在王铎旧居之西新建的一座“拟山园”相府。由于为新修的缘故,故园古意尚不足,给人以“人非物也非”的感觉。
走出故居,心有遗憾之时,我忽发现一祠堂,东邻故居。走进去,想不到,其内古意昂然。据史料记载,该祠堂为清初所建,里边墙壁上镶嵌着百块石碑,为王铎的《拟山园帖》。该部分石刻,被誉为帖中之精品,可惜在文革期间遭到一定破坏。即便如此,走进此殿,也会觉得满壁金玉,真草隶篆,无不精到,神妙之气扑面而来。
关于《拟山园帖》,据说这是王铎晚年汇聚自己多年来临摹精品和自家的得意作品而编就的。他曾嘱咐儿孙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有书法一道小有所成。待我死后,可寻觅良工,将这些作品一一刻石镶置于中室四壁,传留后世。倘子孙后代有衣食不足时,亦可拓卖字帖,以济温饱。”20年前,只要来人给王家后人二元钱,即可随便拓帖,如今,这里已经全部保护起来,别说拓帖,就是摸上一摸,亦不可能了。
王铎死后,埋葬于偃师山化一个叫石家庄的村子南。它北有凤凰山上的大宋会圣宫碑做伴,南有芝田附近的宋陵七帝八陵相陪,地望可谓极好。可惜的是,因修建陇海铁路,王铎墓冢从此被废。
王铎墓地里,如今还尚存一些遗物。在北临铁道处,有一对巨大的石马。石马高约二米有三,线条流畅,刀法遒劲,很有气势。墓地南端,有一赑屃,颇为巨大,王铎墓碑已移至村里,石碑乃顺治的“谕祭碑”,碑上字体较大,依然清晰,书用颜体,雍容有韵。
王铎一生,好学博古,但其“不离古、不泥古”,不甘于做一个“如灯取影.不失毫发”的书奴,他守定羲献,又时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得不亦乐乎,写到熟极之处,顿然有悟,层层透入,见著古人精妙,再行笔,笔锋处便迸出天机,挥洒自如矣。王铎自曰:“五十自化”,是啊,在几十年的修炼后,他俨然成了一位“入古出古”的高人,行笔于不缚不脱之境,灵感乍现之时,我想,王铎自有神笔。
才压江南
传说王铎18岁中举,20岁中进士,21岁拉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江南人迎接主考时,见轿前有大旗两杆。一旗上写:“十载寒窗读书苦”,另一旗上写“奉母命不出难题。”人们向轿内一看,见主考大人却是位年轻书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饱学之士。大家都切切私议,有人说他是膏粱子弟,官家少爷,凭着爷老子当大官放主考,哪有真才实学!甭说不出难题,实际上是他本人学问不深,恐怕顶多也只是知道个“子曰学而时习之”罢了。王铎在轿内听得清清楚楚。果然第一场出的试题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许多人都说果然不出所料,很快交卷。第二场依然是原题,但要求内容不许重复。这下可难住了众举子,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全用光了,才勉强交卷。不料第三场又是同一题目,众举子叫苦不迭,难于应付。大部分人搜尽枯肠,还是交了白卷。在发榜之后,众举子拜师之际,王铎哈哈一笑,当众挥笔,照题一气写成七篇词藻雅丽,文情并茂,议论精当,篇篇各异的奇文。一时才惊四座,声威并振。当时别家中魁挂匾,文为“江南才子”,唯有王铎家门首悬匾上书“才压江南”。
《书法传天下》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