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秘的阳城 > 详细内容
《神秘的阳城》之狐仙真情服应
发布时间:2014/11/28  阅读次数:516  字体大小: 【】 【】【

      相传明末清初,先后从驾岭的连山与演礼的南任两村迁移来一支姓郭的和一支姓张的。西窊村姓张的迁往西窑上,连山村姓张的迁居石头沟圪嘴。亲不亲在山外是邻居,进山仍然是庄邻。

      常言道。远亲赶不得近邻。有啥事一唤就到,互相帮忙。就这样相互往来亲如一家,你我不分。一来二去走成了亲戚关系,最终结成了儿女亲家。

      西窑上张家生养了一个男孩取名永福,性格温顺,聪明精干,勤快好学。眼见大人干啥,就会干啥。而石头圪嘴姓张的养活了一个千金,眉清目秀,娇媚柔情、心灵手巧,别看她年方二八,就出落得如花似玉,而且做的一手好针线活。里里外外一把手,干起家务有板有眼,比大人干的还有班道。女儿比西窑上张家的永福小两岁,由于同时天塔沦落人,况且迁来后两家交情深厚,儿女又郎才女貌,年龄适宜,因此二家早早就给他们定了终生大事。逢年过节,你来我往,儿女们交往频繁,每逢节日更是游亲,常在一块,感情日渐加深。不久两家选下良辰吉日,准备给儿女们筹办婚事。

      且说女儿婚嫁之日路过青山叠翠的狐窝边时,一股清风迎面吹来,花轿帘绢飘飞,柔情娇艳的新娘顿觉新奇,水灵灵的双眼从缝孔中间向外窥视,见山坡上一对黄狐狸朝着花轿嘤嘤娇笑。新娘不觉心生爱怜,想呼唤又怕轿夫随行耻笑,只好依依不舍地凝视着随轿而去。进入婆家窑院下轿入洞房,自是宾朋满座,热闹非凡。话说黄花闺女当上媳妇,娘家有娘家的教养,婆家有婆家的规矩,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冒犯不得。公婆看到媳妇很贤惠,能够当家领事应付自如,就把一切家事交给媳妇掌管。

      却说自女儿嫁出门后,娘家圪嘴供养起了一尊狐仙,从此把圪嘴张门服应得富裕起来。玄谷园满,牛羊成群。吃喝穿戴样样不缺,故经常贴补女儿不是蓝提,就是筐挑。闺女女婿回门,总是惦着包袱,担着箩筐,满载而归。为此张家还在村后给修起了一座狐仙庙,初一十五不忘烧香奉供。据说媳妇掌管了家权后,公婆把楼门、箱柜的钥匙全交给他掌管。子孙后代再也没有进过堂楼一锅吃饭。取粮加工,只有她一个可进楼。儿孙媳妇只准在楼门外等候,等她装好粮食拿出门外,她们背上走。堂楼里到底有啥神秘的奥妙呢?谁也猜测不着。

其实自从公婆把楼门钥匙交于媳妇后,她无意见一只黄狐卧在谷仓上,听见她的开门声。“扑通”一声跳下去不见了。她每次挖过粮后遂用手抹平。有一天她进楼就大吃一惊,粮仓上放的插香半升咋装着圪堆堆的谷子,端端正正地放在谷仓中央呢?不敢声张,内心想着一定是娘家的狐仙来服应自己了。就恭恭敬敬上明香,蒸馍煮油饼,凡做好吃的,都要先端一碗上楼去献狐仙就这样她的诚心更加感化了狐仙,家道时来运转,生活富裕,人丁兴旺。

      这样平平安安过了几十年,夫妻相继离世,儿子立海夫妻继承家业。随之接二连三生下三男三女,起初两口子满心欢喜,只道是家大业大人丁兴旺。那曾想一个个长大后好吃懒做,不守家道,尤其是儿女成家后,俗话说“兄弟落地两家人”,磕磕碰碰日渐发生,立海两口子岁数大了,掌管不了儿女,妯娌们之间嫉妒心强,明争暗斗,难以和睦相处。当然他们的做法也激怒了狐仙,觉得再贴补这样的人家倒不如一走了之。一天夜里只听院里“咋,咋,咋”的狐叫三声便顺南背由远而近扬长而去。第二天,堂楼粮仓上的“半升”也不见了,仓里的粮食日渐减少,妯娌们又天天闹着分灶另主,端锅吃饭。立海两老口没有办法,儿大不由母,事到如今只得如此了,这样也好看看她们的能耐,所以就请来娘舅姑父上门给分了家。从此,家境逐渐衰败了下来,兄弟们的日子过得一家不如一家。

      后人为了纪念这段旷世狐情,老亲家两家的神案上,都立了一尊狐仙常常供奉着。因此便也就留下了这段传奇故事,至于灵不灵,谁都没亲眼见过,现实的情况是,要想发财致富,就要奋斗吃苦,还是记住那句古语吧,天上不会掉馅饼。

神秘的阳城》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