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秘的阳城 > 详细内容
《神秘的阳城》之孙中山影壁像
发布时间:2014/12/9  阅读次数:1217  字体大小: 【】 【】【

      阳城西南的横河镇,是通往河南邵源关的必经之路。途径盘亭河进入龙口,要涉水穿越10 公里的禹凿石峡。云鳌之间的石峡出口处,横居着一座悬崖屏障,东西长,南北窄,高数百丈自古人称此山为薄山岩。岩壁阴面仰头可见,一幅巨大的孙中山先生的免冠头像,那就是“孙中山影壁像”。那么是何时何人竭尽全力绘制的呢?在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

      孙中山先生(1866-1925),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1894 年。为了中国的命运,他漂洋过海到异国扶桑,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05 年力主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土地”这一划时代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主、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响彻中国大地,鼓舞和振奋人心,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航向,最终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满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3 3月在广州成立国民革命政府,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深受民众欢迎。从此,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山高皇帝远,信息不通。当民国政府成立的消息传到中条山里来,平民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既赞成又支持,不久,倒蒋军阀冯玉祥的队伍路过横河,其中有一股左派队伍尤其崇拜孙中山先生。他们驻扎在盘亭河下游,石峡山庄待命休整。同当地百姓友好往来,使百姓看到了和平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给百姓讲解“三民主义”,使山里的炎黄子孙更信服了孙中山先生。

      深秋时节,高山深峡里的河流碧波荡漾,一朵朵山菊花在山崖间争俏怒放,轻松翠柏倒挂岩崖,苔藓石茶,芳香宜人,鱼游浅底,蝶飞鸟翔。往来的当地人发觉,薄山岩北侧光滑的石壁中央,刻绘着一幅足有三丈多高的巨大免冠头像。都端详不出是谁的像,觉得非常蹊跷。心里琢磨道,既不像神,又不像仙,三皇五帝也对不上号。那时科学技术落后,人们从来没见过照的相片,帝王将相,名人学者顶多找画家给画幅像留存,从来没见过如此大的像。受当时见识所限,虽然不知这像姓啥名谁,谁也说不准,但都在猜测一定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后来,风吹日晒,雨水淋刷,有些模糊不清。1925 3 12 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的噩耗传来,老百姓深感沉痛,都参加集会追悼。有个从洛阳做买卖的人路过石峡,在薄山岩脚下歇息,忽然发现岩壁上的形像,同他在古都洛阳见到的孙中山先生的挂像没有两样。回到村里就传开了,传的人都知道了便专程纷纷跑到岩下来观看,确实活灵活现,逼真逼像。那寒山水和苔草凝结的头影,比当初刻绘的更为明显,不知咋的印影于石壁之上。大家站在岩壁下,仰望着潇洒飘逸,英姿勃发,势欲飞腾的伟影,呼唤着他的威名,好似在向人们微笑致意哩!

      粉碎“四人帮”后,盘亭河的人民群众以愚公精神改天换地,在这石峡中打起了拦河坝,钻山开渠,引水发电,使滚滚清流从落山崖这尊巨幅影像下穿山而过,顺势直下。因此也就诞生了一个年发电30 万千瓦的桑园水电站。从此,不久造福了整个盘亭百姓,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百年遗愿,而且给本就秀丽奇特的石峡增添了几份景致。当地民谣如是说:禹王神劈开石峡界,孙中山推翻清王朝,毛主席带来夜明珠,新愚公修通横邵路。

      同志们,您若有兴趣,不妨来此一游,定会心旷神怡的!

神秘的阳城》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