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秘的阳城 > 详细内容
《神秘的阳城》之农民作家赵树理
发布时间:2014/12/9  阅读次数:1226  字体大小: 【】 【】【

      圣王坪南门下的南门河村,民国年间同杨柏是一个编村,杨柏村不远的悬岩上有个古洞,人们称白莲洞,后来为啥改叫灵泉洞呢?得从农民作家赵树理说起。

      在抗战期间,这里调来个游击区长,叫赵树理。人们称他老赵,他是沁水县尉迟村人。从小家境贫穷,没上过几天学,十来岁就赶毛驴到望山驼煤。阳沁之界的沁河滩上,两县人常见他扮演“张飞打罗成“的场面。争强好胜,渴望进步的赵树理17 岁结婚,19 岁在西冯街当了个私塾学生,混了几个月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不久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同王春跑来阳城躲避,为了维持生活,两个人以写字卖画赚钱糊口。这年六月间,因病住进西山寺,求出家和尚治疗。看病期间,向多艺的和尚学习了庙堂民乐和中医知识。病好后当上了“旋门大夫”,在沁河两岸游乡串户行医。

      1973 年抗战爆发……回校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被组织派往阳城,担任了阳城第一牺盟特派员。他为了民族的利益,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时常身穿一身旧粗布棉服,系一条腰带,端支旱烟袋。他按照县里的安排,到董封镇建起了第四区政府及所属村的牺盟会组织。牺盟特派员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宣传抗日救国。赵树理有这方面的特长,讲话风趣,幽默引人。

这年秋天,他在去上组织起一个戏班,亲自编排了《一切政权归人民》、《誓死不党亡国奴》、《齐心协力打东阳》、《放大足》等节目,以快板、双簧、小剧多种形式演出,场场满座,掌声不息,振奋人心,大大地鼓舞了群众抗日救国的斗志。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赵树理,经县牺盟特派员要崇德和老红军团长桂成志介绍,于冬季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 年9 月,赵树理参加了中共晋豫特委在南底村召开的党员代表大会,使他深受教育,大开眼界,并报名到最艰苦的杨柏担任新划的第八区区长。赵树理接到调令,骑上毛驴到杨柏,没在区公所闲坐过,走庄串户,在饭场地头办公。老百姓称“老赵”是“游击区长”。他很爱说唱,走到哪里就说唱到哪里,坐下三局开场白过后,就是膝盖当鼓,筷子当锤,敲打着先来一段“小褡戏”,把人招来,说一声“父老兄弟姐妹们!”全场马上安静

下来,他就有板有眼地敲打着说唱起来。一次在后场杨柏召开青龙编村群众大会,贯彻抗日救国十大纲,他那张嘴既顶锣鼓又当板,手拍桌子唱起来:“父老兄弟们,听我把话讲。日本野心狼,杀人鬼魔王。国家遇灾难,民族遭危亡。匹夫有责任,卫国保家乡。男的扛起枪,女的拿起棒。老人看门户,儿童去站岗。人多出壮丁,富户献钱粮。大家团结紧,齐心打日本,谁敢当汉奸,叫他见阎王。人人牢记心,谁也不能忘。”只用了十来八句的顺口溜,就把会议精神传达完了。群众听得入迷,有板有眼,记忆深刻。

      赵树理听说杨柏村后不远有个古洞,可以住一个师的兵马非常惊奇,就叫几个人引他去考擦了一番,果然不其。此洞拐弯抹角几百米长,景致壮观,还有几处向外通的窗户,可以观览山川风光。他听群众介绍,一有响马,人们就躲进这洞里,从来没遭过难,很安全。在归途中,赵树理见洞前有座神庙,他心领神会地说:“这庙可以叫白莲祠,洞里滴水凝结, ,可更名为灵泉洞,更能表现这如入仙境的美景。”从此白莲洞就改成灵泉洞了。

      赵树理在杨柏山只当了四十天的抗日区长,在群众心目中好像当了四年还要多。是呀!老赵给他们的印象真是太深了,1939年春,他调往长治西盟中心区专署宣传科工作,杨柏的老百姓送了一程又一程,含着热泪舍不得让老赵离去,赵树理也恋恋不舍。

      1943 年冬,日军对太岳根据地实行滚铁环大扫荡,赵树理返杨柏,群众一听说“老赵”回来了,都奔走相告,前来看望,赵树理见分别几年的乡亲们,风趣地说:“这里算得上我的‘娘家’了,打日本返扫荡,娘家人可得给撑腰了……”一席话逗得满屋人哈哈大笑。一天,有群日军从秋川河朝后杨柏冲来,赵树理巡逻民兵报告,立即指挥群众隐蔽。路上他对群众说:“不要害怕,咱在暗处,他在明处。咱在高处,他在低处。咱有滚石条枪,照样能战胜他。”远远望见鬼子背的锡壶,群众问:“鬼子背的那是啥玩意?”赵树理说:“是水壶,不会响。”等到日头落山时,群众转移到竹铺沟,见日军进沟,他让民兵把准备好的擂石和石雷一齐抽拉下去,砸的砸,炸的炸,鬼子夹着尾巴就逃。赵树理高兴地念道:“石头一开花,钢盔要搬家,鬼子怕丧命,夹起狗尾巴,生怕逃不掉,砸碎脑袋瓜。”群众“哗”的一声都笑了,为防万一,他领群众转移到对面山头露宿。第二天民兵打死一只山猪,杀掉煮熟让群众充饥,吃着猪肉,赵树理夸奖民兵说:“猪肉满沟香,日军不用想,想过好日子,回他小东洋。哪个跑的慢,叫他见阎王。大家团结紧,救国保家乡。”说的群众笑得合不上嘴,忘记了忧愁和恐惧。

      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成为世界闻名的农民作家,创作视野更加拓宽。仍没忘记杨柏山后老龛的乡亲们,以《灵泉洞》为题写了一部小说,灵泉洞也跟着出了名,旅游的客人往来不断。

神秘的阳城》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来源:阳城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