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秘的阳城 > 详细内容
《神秘的阳城》之神龙传子
发布时间:2014/11/10  阅读次数:476  字体大小: 【】 【】【

      鳌背山桃花辿的悬崖下,有个参天古树的山窊叫龙窝背。为啥取了这么个古怪名字呢?还得从夏禹治水,路过析城说起。

      大禹是夏代的开国君王,叫姒文命,人送外号大禹。曾被封为夏伯,也称伯禹。在尧任王的时候,曾任用他父亲鲲治理洪水,没有治下,到处泛滥成灾,成为洪泛区。大禹看到洪灾严重,就挺身而出,担任了治水工作。大禹用劈山道的方法,夜以继日地领导大家战斗,三过家门而不入,花了十三年功夫,当大功告成才回家。舜王看到他具有公而忘私的精神,把王位禅让给他。他在人民的拥戴下,在中原汴梁做了八年夏王,所以称禹王。

      相传,大禹治水期间,曾路过析城。在两条龙的帮助下,劈开了青龙、莲花二隘。才使洪水入海,呈现出美丽的山川来。在禹王走的时候,雌龙要分娩,就留于鳌背山麓生养起后代来。这些龙子长大后,各自寻找栖息的地方。如龙洞沟、黑龙洞、龙潭岭、白龙池、青龙泉、黄龙沟等,到处成了龙的世界。龙是具有神奇特性的生灵,不见得都坏,多数成为给人们呼风唤雨,除邪驱疾的神灵。于是,人们很崇拜有功的神龙。到处修起了龙的庙宇和宫廷。

      据说,夏王传朝到孔甲手,喜欢养龙,从龙窝里弄到两条龙,找了个不懂养龙的刘景给喂养。不久,把雌龙给养死了。按说犯下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那刘景并不害怕,把死龙从池里拖出来,剔骨剖腹,剁成肉酱,蒸好先给孔甲,吃着感到很香。在孔甲让带龙耍时,少了一条。孔甲龙颜大怒,追逼刘景龙的下落,刘景支支吾吾说不上来。孔甲一怒之下,传下圣旨,把刘景明日午时拉出斩首示众。

      刘景吓得坐立不安,欺君之罪性命难保。三百六十计,走着为上计。连夜打点行李,偷偷带着全家老小逃跑了,逃往河南鲁山县山里躲避起来。

      孔甲听禀报,刘景逃跑了。也无心追究,养龙要紧,又寻访的找来个叫师门的人,给养雄龙。师门很有能力,特别会说,常与孔甲因养龙的事争执不休。一次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孔甲怒火发作,举起宝刀就要砍他的头。师门扭过头,哈哈大笑着说:“君主,砍我的头没用,你已经完全了!”孔甲还是把师门的头砍了,又怕师门的冤魂在皇宫里作怪,就叫衙役把他的尸骨抬到宫外很远的山沟里埋掉。

      谁能想到,师门的尸骨埋掉,就刮起风扬砂石的大风,下起倾盆如注的大雨。暴风骤雨一停,附近的山林里突如其来燃起了熊熊烈火,把天都照得通红。孔甲在王宫里望见火光,心里害怕,叫军师出主意。军师说:“君王亲自去祈祷,火势才会退灭。”孔甲无奈,只好去祈祷后,天火果然马上灭了,孔甲才放心的乘车回宫。到宫门前,卫士们一拥而上,开车门请君主下车。哪知君王在车里一动不动地瞪着眼,早死的尸体都僵了。孔甲死后,哪条雄龙孤独无主,又腾云驾雾飞回了龙窝背龙洞里,同姐妹们过起了团圆生活。龙窝背别看平平常常,一片荒凉。想当年是盘龙卧虎的地方。龙已成了当地百姓的吉祥之兆。凡是龙住过的地方,都当作风水宝地。大清乾隆年间,上义都芦家河有家姓卢的,掏钱从济源人手中把鳌背一架山场买到后,迁到龙窝背安家落户,没几年就发了,过上小康生活。咸丰年间,王发屯闹盐粮,触犯了清官,头领们躲到龙窝背避难。抗战初起的1938 5 月初,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进驻南门河,司令员唐天际同志,在龙窝背卢元荣家住了长达几个月,指挥游击队开展了对日伪匪的游击战争。直至全国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了。唐司令进到北京城,仍没忘记龙窝背住着的卢元荣老人,每年新春佳节,都不忘寄来问候信和贺年片。

神秘的阳城》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