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秘的阳城 > 详细内容
《神秘的阳城》之愚公移山
发布时间:2014/11/10  阅读次数:628  字体大小: 【】 【】【

      《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古籍。抗战期间,毛主席曾引用这个神话故事,写下《愚公移山》的论著,号召全国人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推翻了压在中国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又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战天斗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见,这则神话故事,对社会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究竟这则神话故事发生在王屋山的啥地方?年深日久难以考证。一说在王屋山的愚公村,一说在王屋山后的愚门口。最近,中央电视一台播放《王屋山下的传说》,是在王屋山前的小沟背拍制的。据1983 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神话选》注译组袁珂说:“为其立志移山,为子孙万代谋幸福,不计较眼前成功与否,以世俗眼光观之,其行也愚,故称愚公;与后文河曲智叟相衬映,一“智”一“愚”之间,作者的善恶褒贬,就从中窥见了。”注释①  愚公与智叟都是虚构人物,皆有寓意。注释②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在豫冀晋之交;王屋山,在今山西省阳城县西南。由此可见,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发生在王屋山后的阳城西南境内,是较为合乎情理的。何况有愚门遗址,门外不远堆积有挖出的土石渣尚在。当地古人有这样的传说: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有七百里,高有几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部。也就是山西省阳城县西南,王屋山北的南门河沟里,居住者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他面对着那两座山居住,苦于山的北面阻塞着他家的通路,进进出出都要绕着远道走,极不方便。他就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道:“我跟你们一起,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山,使家门口的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汉水的南岸,你们说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却提出疑问说:“就那你这一点力量来说吧,恐怕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挖不掉,还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搬走吗?”况且要把那些挖起来的土块、石头放到哪里去呢?”

      大家纷纷地说:“把它搬到渤海的边上,隐士的北部去。”

      于是,愚公便率领他家能挑担的子孙三个人,搬石头,挖土快,把土块、石头装在簸箕箩筐里,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宋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前来帮忙。寒来暑往,一年才往返一次。

河曲有个名叫智叟的人,跑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愚蠢了,凭你这衰老之年和微薄的体力,还不能拔掉上山的一草一木,怎能对付着些土块、石头呢?”

      愚公听了,长叹一声,回答说:“你也太不开窍了,不开窍到不通的地步。竟不如那寡妇和小孩。你听着: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儿,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一代传一代,是无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还愁有什么挖不平呢?”智叟听了无话可说。

      手里握着蛇的山神知道此事,他怕愚公真的无了无休地干下去,就把这事告诉天帝。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那两座山,一座安放到朔州的东面去,一座安放到雍州的南面去。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这则寓言短小精干,寓意深刻。在晋豫边乃至全国流传很大。在阳城县西南的析城山之南,南门河山谷里,俗称水圪节的地方,原为“愚门口”,有愚公挖山的痕迹,愚门外堆积有成山的石渣,相传是愚公所为,准确与否还需考证。

神秘的阳城》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