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传天下 > 详细内容
《书法传天下》之褚遂良
发布时间:2014/11/5  阅读次数:688  字体大小: 【】 【】【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开始学习书法,是拜大书法家虞世南为师的。在老师精心指导下,他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不几年,就在书坛上异军突起、崭露头角了。

      褚遂良出名后,有些朋友常在他耳边絮聒。有的说他的书法作品称得上是翰墨中的精粹,有的甚至吹捧他“大有青出于蓝之势”。这些没完没了的悦耳话听多了,褚遂良不觉飘飘然起来,仿佛自己真是登上万山最高峰了。

      自满情绪在褚遂良身上滋长,他的一些言行,虞世南常有所风闻。有一次,褚遂良去见虞世南,师徒二人起初谈得还算投机。话题一拉开,褚遂良那不知天高地厚,自恃才高,自鸣得意的心情就流露无遗了。虞世南心想,褚遂良这个毛病如果不去掉,从此就会止步不前,难成大器了。于是,决定今天要敲打敲打这位头脑发热的年轻人。

      虞世南有意把话题一转,师徒俩很自然地就谈到书法艺术方面来了。

      谈着,谈着,只见褚遂良眉毛一扬,喜形于色地问老师:“先生,人家都说我的字进步不小,不知我的字和前贤智永禅师相比如何?”

      虞世南沉吟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却说:“智永禅师苦练书法,四十年不下楼,退笔成冢。这书坛盛传的佳话,你当是知道的。我还听人说,当时求他一字,得花钱五万。而如此值钱的字,只有他的祖先——东晋‘书圣’王羲之能和他‘同价’——”虞世南故意拖长腔调,不把后半句说出来。他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思。

      褚遂良听了老师这话,心里一动。很清楚,自己下的功夫远远不及智永,而自己的书法作品也远不及智永的那样受人欢迎,不要说一字值五万钱,就是五千,五百,恐怕问津的人也是寥寥可数。

      不过,褚遂良心里总还是有点不舒畅。他想,先生怎么对我的书法一句奖励的话也不说!

      他又问老师:“蒙先生指点,当承认学生的字比智永禅师差。不过——,请问先生,学生的字和本朝欧阳询比又怎样?”

      虞世南朝他望了一眼,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地说:“我常听人说,欧阳率更写字不择纸笔,最差的纸笔到了他的手里也能写出绝妙的好字来,这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呀!就是叫我拿劣等纸笔写字,我也会写得一塌胡涂的。”

      听话听音。虞世南这番直率的话只说了一半,褚遂良就听出老师的言外之意来了。他打心里有点埋怨,老师这不是从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么。他沉不住气了,忿忿地叽咕起来:“照您这样说,学生是没有希望的了。”

      虞世南微微地摇了摇头,坚定地说:“话不能这么说。道路是宽广的,你还可以从多方面努力嘛!以你现在已有水平,如果在写字时能使自己手和笔调,取意自然,照样能有过人之处。”虞世南又说了不少鼓励的话,才让褚遂良离去。

      老师苦口婆心地开导学生,褚遂良心里却还是象塞进了一团棉絮,堵得慌,闷得很。

      一天,褚遂良有事去前辈魏徵家。魏徵对书法艺术也比较精通,在褚遂良心目中是享有崇高威信的。褚遂良见到这位长辈,忍不住把憋在胸中的一股怨气,一古脑儿都倒了出来。最后说:“我看先生的说法就是有点偏颇。”

      魏徵不慌不忙地问:“何以见得?”

      褚遂良不平地说:“全说别人如何如何好,难道遂良学书多年,一点可取的地方也没有吗?”

      魏徵非常了解虞世南,知道这位严师敲打学生的用意所在,便继续问道:“先生还讲别的没有?”

      这时,褚遂良才说:“先生还叫我今后练字要注意‘手和笔调,取意自然’。”

      魏徵一边听,一边直点头,还用左手轻轻地、有节奏地拍着桌子,说:“好,好!”

      魏徵说“好”,可把褚遂良闹了个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看看魏徵脸上那神情,不象赞同自己的说法,八成是说老师说得对。可又无法准确判断,只好硬着头皮说:“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要明白我的意思,不难,不难!”魏徵幽默地说,“拿张纸来,让我写几个字给你看看,你就会开窍了。”

等家人把纸笔准备好,魏徵拿起笔来,“唰唰”地在纸上写了十六个刚劲的大字。

      这十六个字是:

取人之长,避人之短;

扬己之长,克己之短。

魏徵放下笔对褚遂良说:“这就是你先生的金石良言,拿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吧。”

      褚遂良顿时象吃了一帖清凉剂,脑子清醒,心情也就冷静了。为了防止老病复发,他还特地把魏徵写的这十六个字裱装好,挂在自己书房里最显眼的地方,当作一面镜子,时时照照自己。

      后来,褚遂良按照老师的指点去做,切实苦练了多年,最后,还真走出了一条新路来,和前辈欧阳询、老师虞世南齐名,成为被后世尊称的“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

书法传天下》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