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传天下 > 详细内容
《书法传天下》之张怀瓘
发布时间:2014/11/3  阅读次数:2250  字体大小: 【】 【】【
并把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的书法家。所著数论著作,除了体大思精的《书断》上中下三卷,还有《书议》《书估》《六体书论》《文字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要十论》等,都写得非常精彩。在创作方面,他提出一流书法家应该“直师自然”,从大自然汲取形式美灵感,熔铸于笔端。在创作中,他身体力行,自称是“不师古法”“独照灵襟”“创开规矩”。而且非常自信,甚至有点狂傲,睥睨一切。可以看出,张怀瓘是一位很有一点“艺术家”气质的人物。他直率、天真、说话不绕弯,不怕人说他狂妄。可能也正因如此,他在同僚和君主面前不受待见,大家视他为另类。所以他的书法,当时可能流传就很有限,传世不多,宋以后逐渐亡佚,在收藏家的视野里消失了。我们现在无从觅其作品。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遗憾。

      张怀瓘的书法理论非常杰出,通读他的系列文章,我么可以感觉到,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他的时代,也许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书法历史上,他的理论所具有的艺术哲学品格、理论思辩境界和理论系统性,是前无古人,后人也很少超越。他从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认知和评价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他认为:书法虽然是写字,但远远不局限于写字。书法对社会有影响的“大道”,是“不朽之盛事”。

      他的《文字论》有一段著名论述:文字者总而为言。若分为义,则文者父,字则子孙。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谓之曰文。母子相生,孳乳寝多,因名之为字。题于竹帛,则目之曰书。文也者,其道焕焉。日月星辰,天之文也;五岳四渎,地之文也;城阙朝仪,人之文也。字之与书,理亦归一。因文为用,相须而成。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何幽不贯,何远不经?可谓事简而应博。范围宇宙,分为阴阳,川原高下之可居,土壤沃瘠之可植,是以八荒籍焉。纪纲人伦,显明君父,尊严分别而爱敬尽礼,长幼班列而上下有序,是以大道而焉。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

      这段话的大意是:“文字”是概括而言。实际上是“文”和“字”各有所指。“文”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组合衍生的文字图符;“字”则是以原始象形的“文”为基础组合而衍生的文字符号。写到竹简縑帛上,叫“书”。“文”本义是存在的外现形势,视可见字是“书”(书法)的存在形势。依倚原始象形而成文,图形互相组合而成字。给予原始混沌的存在以明确的概念称谓,使大千世界繁纷复杂的存在得以有序统领,还有什么抽象玄妙的不能延伸进入,还有什么遥远的不能纳入结构体系当中?可以说是工具方法简单,而应用广泛。给予浩淼的宇宙一个确切的界说,对存在事物的阴阳特性给予清晰区分,山川高低哪些适合居住,土地肥沃哪些适合耕种,这样,四面八方及遥远的地方也就可以一一登记编录了。协调社会伦理,昌明国家礼制,使不同地位的人等级分明而得到相应尊重,年长和年幼的各知自己身份位置,上下井然有序,这样社会文明准则就得到贯彻了。所以说阐述古文献所包含的伟大思想,使国家实现繁荣昌盛目标,没有比“书”作用更大的。这段引文反复提到的“书”,指的是据有特定内容的文字的“书写活动”,也就是书法的进行形式。他和文字相表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确实是国家管理、社会运行、文明传递的工具。张怀瓘从社会功能角度,借用三国魏曹丕《典论》赞美文学所用“不朽之盛事”一语。提出书法也是“不朽盛事”。这样高度评价书法观点,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

在另一篇论文《书议》中,他又从艺术形态的角度重新阐述了这个观点:

      昔仲尼修书,始自尧舜;尧舜王天下,焕乎有文章;文章发挥,书道尚矣。夏殷之世,能者挺出;秦汉之间,诸者间出,玄猷冥运,妙用天资。追虚捕微,鬼神不容其潜匿;而通微应变,言象不测其存亡。奇宝盈乎东山,明珠溢乎南海。其道有贵而称圣,其变有秘而莫传。理不可尽之于词,秒不可穷之于笔,非夫通玄达微,何可至于此乎?乃不朽之盛事。

      孔子删定《诗》《书》,远古历史从尧舜开始。尧舜的天下拥戴而称王,于是有了美好的礼制。礼仪制度贯彻实施了,书法之道就广受推崇了。夏商两朝,擅长书法的人就出现了。到了秦汉的时候,各种字体接替变化,高深的智慧暗藏在字体笔法中,杰出的天赋得到巧妙的发挥。书法家在书写中寻求表现“虚灵”和“精微”,能得到鬼神无处隐藏的境界;而精巧细微的呼应变化,语言意象难以完全描述清楚他是否存在。书法的形势美就像东汉吴王东山王府的珍宝,南海的明珠,美不胜收。在这门艺术中有人因水平高而受到推崇以至于被尊为“圣”,而他的丰富变化非常隐秘,有的东西甚至无法说明。艺术规律难以用语言透彻表述,而美好的形式难以完全展露笔端。如果不是和冥冥中隐藏的大道相通,怎能达到如此地步呢?应该说他是不朽的伟大事业。

张怀瓘提出了书法理论使上著名的论断:书法是“无声之音”“五行之相”。在当时的思维水准下,我觉得张怀瓘据有天才的想象力和抽象的思辨能力。他对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理解的很透彻,表述的也很清晰。书法史纯粹的“形势艺术”,书法的点线笔墨是非常抽象的纯艺术语言,书法里没有“叙述性”,没有“故事性”,它是纯粹展示性的,是可以关照生命的“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书法的的创作方式,就是张怀瓘概括的也是八个字,“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八个字也是非常精炼、非常准确地概括了中国书法对于世界的表达。中国书法的“囊括万殊“是书法家要观察大千世界,把自己融进去就行了,他要“裁成一相”,把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形式美都提炼出来,转化为抽象的笔墨形式,编织成一个精美的黑白点线世界。张怀瓘这句话,非常准确、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特点。后一句“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表现功能,在书法理论史上也很知名。

      张怀瓘认为,由于书法家能够从大千世界汲取自然美,熔铸入书,书法中会有多彩多姿、仪态万千的自然美。而气象万千的自然美意象及营造的情境,对人的心灵产生感染、震慑作用,从而使心灵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净化。

      在《书议》中他曾对书法的审美感化作用作出阐述:是以无为而用,用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观之者,似入庙见神,如窥谷无底;俯猛兽之牙爪,逼利剑之锋芒;肃然巍然,方知草之微妙也。

      《文字论》中他再次指出:探彼意象,入此规模,忽若点飞,或疑星坠。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现之欲起骇目惊心,肃然凛然,殊可谓也。

      第一段的语言背景是谈论草书的形式美。他认为,草书吸收了大千世界各种物态和运动的形式美,所以据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那种豪放、激越、飞动的笔势,让观赏者触目而受到震撼,“似入庙见神”,“如窥谷无底”。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跟人的灵魂安顿有关的神、庙,一个是看不见底的悬崖空谷——这里比喻象征的是隐藏在认得世俗生存空间背后的原始神秘、对人的存在尚有野性威胁的大自然。这两者都跟人的原始生命意义和终极归宿有关。神是巨大的,人是渺小的。自然洪荒是巨大的,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婴儿。在强大神和自然面前,人会感觉自己渺小,由此精神会受到触动,从而引发对自然生命的反省。“俯猛兽之牙爪,逼利剑之锋芒。”在气势磅礴的草书面前,生命的脆弱性似乎被触动了,好像面临巨大危险,生命为之颤栗。

      第二段是他自述创作心得。在说明自己的创作理念是“探文墨之秒有,索万物之元精”后,他说自己追求创造的艺术情境就是这样,是“探此意象,入此规模”,“忽若电飞,或疑星坠”。大千世界的瑰伟雄壮,熔铸成了自然奇观“电飞星坠”的笔墨版。流畅的线条,矫健的锋势,营造出令人触目惊心的笔墨情境,不由不产生“肃然凛然”的心里升腾与纯化,并且由书法摄入的气势,震透心灵,从而使灵魂在畏惧颤栗中受到净化和洗涤。

探本溯源,书法家第一要向自然学习;第二要向早期书法字体形式——篆籀等上古书法学习;第三是大家奉以为楷模的“钟、王”。一流书法家要超越“诸家之法度”,突破各种样的样式、规范,“独照灵襟,超然物表,学乎造化,创开规矩”,在自然中汲取形式灵感,自由的创作。这些理论,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直到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张怀瓘以他的真诚、率真和他天才的浪漫主义想象,为点线纵横、笔墨晶莹的书法艺术构筑了一个颇具“理想国”的色彩的诗意家园,并且一生身体力行之;他的可爱的直率,跟他的瑰奇理想一样,都远远超出同时代人。遗憾的是,他一直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者,踽踽独行,没有追随者和响应者。他的艺术理想,最终只停留在理论的蓝图上,没有能够在艺术创作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践。中国书法史上没有出现践行他的理论而形成书法创作的“自然派”。这是一个历史遗憾。

      至于对张怀瓘的书法,仅以“于唐无闻焉”概之,未作任何评论,估计未得亲见。此后公私著录再未见提他的作品。这样一位天才,有想象力,而且也非常具有类似于现代艺术家追求个性的精神、敢于离经叛道的书法家,就逐渐湮没在历代文献里面了。

      虽然我们看不到张怀瓘的作品,但传世的论文已足以显示,他在艺术书法领域所作的思考,代表了那个时代书法理论和创作研究的新高度,对书法学科的发展、书法学术的演讲有重要推进。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他的创作实践层面,张怀瓘都应当被推为盛唐时代有代表性的、对中国书法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书法家。而从他的理论高度,创作研究深度、理论研究系统性、艺术创作的自信、最终的历史结果看,他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多见的悲剧性书家。因为他超越同时代人太多,他不被理解,公私收藏极少重视他的作品,致使作品亡佚,给中国书法史留下了千古遗憾。


书法传天下》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