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
在县里的学校,他的文章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头一天写的文章,第二天就在县、府学校不胫而走,大家争相传看。所以他在泉州当时名气很大。地方志记载,他荣登龙榜后一段时间,泉州很多学校经典释义用的就是张瑞图抄注的读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在张瑞图33岁的时候,他中了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他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连连高中,殿试得了第三名,那就是“探花”了。学古代青年者的理想,就是像《神童诗》里所说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张瑞图通过这次考试实现了理想第一步,进入“朝廷命官”队列了。他为官勤勉,所以仕途顺利。最早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四品官。奋斗了二十年,到天启六年(1626),他56岁的时候,终于获得晋升,迁礼部侍郎,进入部级行列。不久,他和同年高中榜眼的平湖人施凤来同以礼部堂官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这就是正二品的大员了,应该说他的仕途非常顺利。
但是,当时的政治环境非常险恶。他在仕途上爬坡的时候,正是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时候。勇敢正直的知识精英,聚集在“东林党”旗下,公开和宦官作斗争,这就导致了晚期政坛的一次次惨烈党祸——魏忠贤一次次残酷迫害东林党人。张瑞图贫寒家庭出身,一介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仕途。像历史上所有勤奋读书的人一样,既然读书,都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一展平生抱负。可是张瑞图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政治腐败、黑暗的“末世”。
那时候在位的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他即位时16岁,政治上无成熟可言,而且性格怪异,喜欢机械工巧,精通木工、油漆、雕刻。他能自己设计、制作家具、只做小木偶、微缩宫殿建筑。干起活来通宵达旦,治理国家的工作都交给自己的亲信、宦官魏忠贤。
魏忠贤把持朝政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时期。他勾结皇帝乳母客氏,操纵皇帝,自称九千岁,在朝廷排除异己,独断专行,以致举国上下官民“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当时正义的抗争非常激烈。正直的东林党人对宦官专权下的种种黑暗政治怪像提出尖锐批评,遭到魏忠贤党羽的陷害镇压。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邢峻法苛、极端专制残暴的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防范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威胁到朱家江山,特设“锦衣卫”监视百官。发现有不顺之心,不经国家正式司法程序,就可以秘密逮捕、秘密审讯、秘密杀害。后来明成祖、明宪宗为了加强统治又在京城设立了类似于现代秘密特务组织“东厂”“西厂”,主要用于刺探打击对手。这些机构到了魏忠贤手里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国家恐怖主义”。当时有一批正直的知识精英,如杨涟、左光斗、高攀龙等,因为反对宦官专权,惨遭魏忠贤迫害,被投入大牢,酷刑致死。
一些胆小怕事的官员,不敢抗争,明哲保身,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远远地躲开了。张瑞图在这个时候犯下了他一生中一个致命错误。他在政治道德和功名利禄二者的把握上有偏差,在个人功名和社会道义二者之间,他做了错误选择,走进了魏忠贤的“政治圈”。
有人为张瑞图辩解,说他为魏忠贤书写“生祠碑”,那是迫于魏忠贤的权势,不得已而为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从史料上看,张瑞图参加科举考试时,在答卷上迎合当政者的意图就相当明显。为了名位,不爱惜羽毛,贸然进入了魏忠贤核心集团,这就是张瑞图选择的错误。坏人可以横行一时,但历史老人最后都是要算账的。想明白这一点,即使不能奋起抗争,那也应该躲远点。可惜张瑞图没有那样做。
封建制度下中国政治形态是病态的。宦官本来只是宫廷勤杂人员,在君主大权旁落的时候,一个本来完全不应该进入国家权力中心的阶层,却能假君主的名义,把持一个国家政权。而执政者过大的权力,执政的随意性,使所有官员的政治前途,生杀予夺,完全不由自己的能力或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而定。而决定于执政者的个人感受及好恶。这使满朝文武都无原则的拜倒在他脚下。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大搞个人崇拜,建所谓“生祠”(在世人的纪念堂)。第一个溜须拍马的是浙江巡抚潘汝祯,他在天启六年(1626)第一个在西湖给魏忠贤建“生祠”。在这过程中,一些拍马屁的官员邀请张瑞图书写“生祠”碑文。仅就书碑一事而言,确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成分,但投靠阉党进入魏忠贤网络亲信组成的政府内阁,是他自己的选择。这里恐怕有“荣耀一时”还是“荣耀千秋”的把握。在这个问题上,张瑞图自己没有把握好。当然最终说来,他实际上也是畸形病态的晚明君主专制政治的牺牲品。
这里有必要指出,张瑞图为了个人眼前政治利益,不顾一切往前冲,自愿投入了阉党怀抱。但他的行为,明显带有政治投机的性质,和穷凶极恶的阉党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正如某学者指出:基层乡村农民子弟、忠厚贫民家庭出身这一点,决定了他在夤缘攀附“阿附逆党”时,不会百分之百丧失天良,为虎作伥。他做事的时候还是有所保留。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他还是把握方寸,明着听魏忠贤的,暗中也做了一些手脚,采用不同方式,帮助一些人,所以在崇祯皇帝即位算清阉党的时候,他被削爵归里,就有人上访为他鸣冤叫屈。当时他们列举的理由,就是张瑞图在“阉党内阁”中,是“内持刚决,外示和易,阴济消长,默施救济”。上访活动一直延续到明朝覆亡,最后是流亡南方的南明政权给张瑞图作了平反,把他从阉党名籍里撤了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瑞图和魏忠贤的交往,还属于一种政治投机,与魏忠贤死党毕竟还是有所不同。
说到张瑞图被列入阉党罢官削爵,还有一个细节应当引起注意。刚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没有把张瑞图列入阉党。当时有山阴监生胡焕献上书弹劾内阁府臣黃立极、施来凤、张瑞图等。黃立极、张瑞图等感觉气氛不对,就提出辞职。当时崇祯皇帝优言挽留,没有同意。
崇祯元年(1628)北京城照例举行会试,张瑞图和施来凤任主考官。不知什么原因,这次录取的,多宦官家族及和魏忠贤阉党集团有密切关系的权贵子弟。
皇榜公布,舆论哗然。言官乘机上书弹劾两位主考官,说他们“阴通逆阉”。崇祯皇帝一查,情况果然如此。他非常生气,牵出了张瑞图为魏忠贤书“生祠碑”等事,新帐老账一起算,下令免职。不久又公布“钦定逆案名单”。公文说张瑞图“交结近侍(宦官),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那意思是说,他跟宦官有勾结,不过情况低一等,判三年,缴纳赎金,削爵为民回家。
崇祯三年(1630),张瑞图携妻回故里,在晋江阳下行故里过着平民的生活。
经历了宦海的惊涛骇浪,回到老家,他优田园,忘情山水,生活很平静,曾经是一方学子的偶像——一个农民子弟通过勤奋攻读改变命运,而成为一方大员,功成名就。但炫目的光环,瞬间已经烟消云散。回到家乡,他重新过起平民生活。
崇祯十四年(1641),距离明覆亡三年,张瑞图七十二岁,平静在家中去世。到了南明隆武二年(1646),在故友及家属后人的反复申诉下,当时南明朝廷重新调查张瑞图的“附阉”事实,下诏给张瑞图平反,从阉党名籍里撤销,恢复爵位,重新祭葬。这可以说,在政治上给张瑞图重作结论,恢复名誉了。由于张瑞图有这样一段附阉党的历史,尽管后来南明朝廷给平反了,但历史上他一直未能完全洗刷清白。所以,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一直受影响,致由清入民国一直名不甚显。
实际上张瑞图在书法上是很有成就的。在明代帖学流行的大背景下,张瑞图可以说是异军突起。他完全跳出了世俗帖学得时尚,从汉魏六朝碑刻寻得消息,“解散北碑一位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这是非常前卫的一种“跨书体形式的嫁接”。由于取法六朝,以碑入草书,大跨度的融合使他的书法别具一种奇异姿态。笔法独特,像徐渭,可以说是“变乱古法”,于法外更立一法。我们看他的行草书,基本语言样式、精神气质和“二王”不一样,和唐宋明贤也不一样。他的笔法非常奇崛,用笔转折也很独特,那种翻折的动作无疑是北朝石刻方角的“行草化”演绎,和晋唐那种优游不迫的优雅作风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他笔下的汉字造型体系姿势奇异,一望而知是独家创造。而且,行篇布局,犬牙交错,其实连绵,纵横凌厉,构成一种强烈的张力感,有一种摄人气势。所以后人给他的评价是“奇姿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笔式活泼,超凡脱俗。
品玩张瑞图的书法,猛一看感觉奇丑八怪,生硬得很。仔细品味,是大手笔。里面细腻的东西,笔墨情韵,与秦汉风骨、晋唐风规遥遥相接。外在形式已大跨度重塑了,内在精神却是千古血脉相连,这可是不容易做到的。历史上常见的书法家创新,大都是百分之九十五继承,百分之五开拓,古人的东西略作改良就算是创新了。张瑞图不是这样。他和徐渭一样,从审美观念到笔法、技术,到形式语言都创造了,创造了一种晋唐、宋元名家之外的又一种新的,风格非常独特甚至是怪异的,气势凌厉的新行草书语言,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可以说,张瑞图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怪杰。说他是怪杰,是因为他的风格与徐渭一样,跟前人拉开极大的距离。
张瑞图的书法,从笔法传承上看,可以说和“二王”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以“二王”的精致典雅为坐标来判断的话,他是一个异端,狂野之极。但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适应那个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当时社会思潮和审美时尚,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有一种从壁垒森严的贵族精神殿堂解放、下降到世俗民间,让大众都可以欣赏、感受、共鸣的倾向。这样一种社会、时代的时尚观念,引导书法艺术离开了贵族的典雅精细,走向大众的粗朴、夸张、豪放。张瑞图,可以说是用他独特的思维敏锐性和艺术创造力,用他那个时代生活赋予的特有的激情,演绎了明中期以来知识心灵的骚动和市民阶层普遍存在的历史呼唤。在这方面,他比徐渭走的更远,更离经叛道,“狂妄妄行,乃蹈乎大方”。
张瑞图的传世作品很多,行草书《杜甫饮中八仙诗卷》是非常典型的张瑞图风格样式,《前赤壁赋》《论书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这些都显示了他在行书、楷书、小楷多方面的艺术功底和修养,以及他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就其行书来说,他的汉字造型非常独特,他的字形确实是在“二王”之外另开法门,在“钟王”之外另辟捷径;他的草书气势凌厉;让人惊讶的是他的行草写的这么狂放、这么悖乱、离经叛道,但他的小楷写的非常精警,比如《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士书》,可以看出他在“钟王”小楷经典上所修功夫绝非一般,显示出他在楷书方面雄厚的基本功,虽然他“个人符号性”书法形式语言特别张狂,在书法的基本功上他却一点不含糊。
纵观张瑞图的书法,虽然他一生仕途曲折,因为曾经“附逆”受到社会和历史的批评。但是综其艺术成就,从形式语言的独特性、历史跨度,语言的系统性、技术高度等方面来说,他都具备作为历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的素质。
《书法传天下》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