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传天下 > 详细内容
《书法传天下》之怀素
发布时间:2014/11/1  阅读次数:1534  字体大小: 【】 【】【
(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生于公元737年(唐开元25年),湖南永州(旧名零陵)人。怀素很小的时候,在零陵书堂寺受戒出家为僧,法号是怀素

      怀素经禅之暇,颇好书法。在禅房,人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念佛声。而书堂寺后面的那口怀化井,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怀素在那里洗墨。这样的不务正业,终于无法为小寺院书堂寺所容。另外,他的性格实在是不适宜于做一个诵经念佛的教徒。因而不久,怀素就离开了书堂寺,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回到家中,除了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之外,他还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最喜欢的书法艺术中去。练字需要几项最基本的开销。墨水不成问题,甚至于用毛笔蘸水练字也完全可以,难办的是纸张。唐代的纸价不能算太贵,但是,怀素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加上怀素喜欢写草书,以他须臾之间能纵横挥洒千万张的劲头,购买纸张实在是一大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怀素可以说是用了不少心机。首先,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他在自己的居处附近,种上了大片芭蕉。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就像一张宽大的宣纸。既可以放开手脚,任意挥洒,又可以反复书写。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等到大片芭蕉长成之后,怀素就因此为自己的住处取了一个十分富有诗意的斋号--"绿天庵"。传说怀素种植的芭蕉一共 l 万多株,也许是传闻吧。但是怀素以芭蕉叶作为书写材料勤奋练字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成为画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一个题材。现代著名油画、国画大师徐悲鸿、李可染都画过怀素书蕉图。

      嗜好喝酒与擅长草书,是怀素最大的两个特色。"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也许饮酒是引发他的草书创作热情的一个诱因。20岁的怀素,书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是书堂寺,也不仅仅是永州城,整个湖南都在流传着怀素的名字,李白曾诗云:"草书天下称独步"。这时候的怀素,再也不是一个穷和尚了,他更不须再用芭蕉叶代纸练字了,甚至于他由一个拜遏当代名公的角色变为人人争相求见的名人。书法在唐代是广为社会重视的一门艺术,自上而下,好书之风几乎遍及整个唐朝,因而善书之人也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名人的书法更受到人们的爱戴。但是,他决不满足于只在南方展示他的才华。他有着一种欲望,那就是闯荡都城长安,在那里求取功名。而且书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往往需要名师的指点,当时名振一时的书法大家多集中在京城,且京城文化景观繁多,书法作品随处可见,这对于开阔眼界大有稗益。

      长安是才子云集之处,也是达官贵人聚集之所。一时间,这些平素姿态高高在上的上层人,突然间变得谦恭起来。他们牵出自家的高头大马,让怀素来骑,也腾出自家的"华屋",请怀素居住。所谓"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一时间,京城刮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怀素风"。当然,处心积虑地逢迎怀素,王公大人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得到怀素的草书作品。由于应酬过多,以至于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见到怀素之后,也不得不事先打好招呼,进行"预约":我家已经做好了屏风,墙壁也已经粉刷一新,就等您去挥洒了,您千万可不要忘了!一旦能够约请到怀素,这些高贵的人物,总是要用骏马将怀素接到家中,用金盆盛上上等的美酒竹叶香,只要准备好足够的美酒,剩下的事当然不再用贵人们操心,怀素自然会在狂醉之后,留下让人痴迷的变化无穷的线条.

      在长安,怀素前后大约滞留了5年的时间,可以说出尽了风头。大历七年,怀素准备起身返回故乡。在回乡路线上,怀素作了刻意的选择。他要向东绕道东都洛阳,然后从洛阳南下。洛阳在当时被称为东都,与西都长安一样,是全国文化中心,许多知名的文学家、音乐家、画家都聚集于此。那里曾是书法家张旭活动过的地方,那里还有许多书法名迹,对自己眼界的扩展很有帮助。到了洛阳之后,他到张旭曾经到过的地方去凭吊。

怀素早就听说,有一个叫邬彤的人,是张旭的学生,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也许从他那里怀素可以追寻"草圣"成功的秘密。于是,他就打听到了邬彤的住所,认真地拜邬彤为师,向邬彤学习笔法。有意思的是,邬彤传授书法要义并没有条理与系统,多属于随机点悟性的内容。有一天半夜,邬彤突然对怀素说:草书的"古势"很多,只有王献之的草书奇特。太宗皇帝以为王献之的草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自此以后,怀素对于王献之的书法倍加关心,学习他的"劲硬"。

      还有一次,邬彤对怀素说,先师张长史曾私下对我说:"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我时常琢磨这句话的含义,那随风转动、漂浮的蓬草正如一种草书的笔法;风卷起细沙在空中飘舞,正如草书变动不居的势。我反复琢磨这句话的含义,并努力师法这种自然现象中所包含的艺术情趣,草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怀素闻听此言,默不作声,沉默了好久,突然之间,他连叫数十声说:"得之矣!"是啊,怀素何曾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与感受呢?他也曾观察过那夏日的彩云,其形状随风变化,情态各异,他将这情状记在心里,慢慢琢磨,总感到这夏云多奇峰与草书的表达有一种说不出的密切关系。他也曾对公孙大娘舞剑器所体现的飞动迅疾进行过认真琢磨,并领悟到了其与书法的相通性。从老师邬彤那里,他学会了动脑,学会了用脑袋"写字"。怀素的良苦用心,最终得到了回报,怀素的狂草突出的艺术成就,终于得以延续张旭的艺术风格,“以狂继颠”的怀素,成为狂草书法的代表人物。


书法传天下》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上一页  1 2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