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传天下 > 详细内容
《书法传天下》之颜真卿
发布时间:2014/11/4  阅读次数:1026  字体大小: 【】 【】【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拒贼,终被缢杀。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书法史上唯一能与王羲之相抗衡的书法巨人,初学书法者基本上都是以学他的贴开始的,自然他的历史大多数人也能说出一、二,但是就像现在的中医是古代的中医丢掉了内涵之后剩下的皮毛一样,现在的书法其实也是古代书法丢掉了内涵之后的皮毛。将内涵挖掘出来,加到现在的书法皮毛上才能知道古代真正的书法到底是什么。真正的书法来源于纯正的思想境界,这一点是修出来的。颜真卿并不仅仅是个书法家,还是个修炼得道者。颜真卿信念纯正、刚正不阿、物不缠身、洞穿生死、视死如归那是他的境界,不理解他的境界,怎会明白他的书法!

      颜真卿字清臣,是琅琊临沂人。他是北齐时黄门侍郎颜之推(著名的《颜氏家训》的作者)的第五代孙子。三岁的颜真卿也尝到“少孤”的辛酸,由母亲殷氏亲加训导。这种命运的播弄,或许正是发皇才能的砥石。既长,由勤奋与刻苦中磨砺而出的颜真卿,已是“少好儒学,恭孝自立。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习学书字,攻楷书绝妙,词翰超伦”。(《颜鲁公集行状》)他从小勤奋学习。十八九岁的时候,颜真卿躺在床上病了一百多天,治也治不好。有一个道士从他家门前路过,自称是北山君。北山君拿出几颗米粒大小的丹药来救他,他顷刻之间就痊愈了。道士对他说:"你有清正简朴的美名,已经记在黄金台上,可以度世成仙,到天上去做仙官,不应该自己沉沦在名宦的大海里。如果你不能摆脱尘世的大网,则要坚持节操辅佐君主,一定要勤俭,有献身精神,去世的那天,可以用你的形骸还魂修道,然后得道成仙。一百年之后,我在伊水和洛水之间等你。"(《太平广记》。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颜真卿二十六岁便举进士,又擢制科(朝廷为求散逸而有专长的人材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顺利地踏上了仕途。两年以后,他在朝廷里做了校书郎(负责写碑文、祭文的官)。后来朝廷又让他到礼泉县(在现在陕西省)去当专门管理地方治安的县尉。县衙里公事很多,可颜真卿还是不忘练字。虽然大家都夸赞他的字写得很有功夫,他却想,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写字的功夫还不到家,还要拜高明的人为师才行。不久,他就辞去了官职,拿着自己写的一些字,赶到洛阳去拜大书法家张旭为师。张旭听颜真卿说完来意,仔细地看了颜真卿写的字以后对他说:“你的字写得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你只要勤练,字就能有长进,就不必拜我为师了。”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张旭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颜真卿回家以后又在朝廷里做了官,可他心里总放心不下向张旭学书法的事。过了不久,他又一次辞去官职,来洛阳找张旭。张旭见颜真卿第二次辞官学书法,被他的一片诚心感动,就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并且和他一起探讨用笔之法,这就是颜真卿后来总结的用笔“十二字诀”: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还有损、巧、称。

      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通常人们所说的欧颜柳赵,其中的颜就是指颜真卿颜真卿的字可以这样形容:那就是正大光明、丰厚雄浑、气势恢宏,是大唐盛世的一种符号象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流传千古,是颜真卿勉励自己和后人的特别有名的诗句。我们要用他的精神鼓励自己,学好知识练好字,做一个有益于家国的人。

      颜真卿考中进士之后,多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等官职。当时五原县有一起冤狱,久久不能判决。颜真卿来到五原,辨别这起冤案。当时天气正旱,冤案解决之后天就下了雨,郡中人都称这雨为“御史雨”。后来,他出使到河东,发现朔方令郑延祚的母亲已经死了30年,但依然没有被安葬,遂立即弹劾郑延祚,在当地引起了巨大震动。天下人都对他表示敬重。后来他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武部员外,颜真卿为人刚正不阿,为杨国忠所排斥,后出京城作了平原太守。

      安禄山叛逆大唐的野心很明显,颜真卿明察秋毫,以连连下雨为借口,修城墙,挖沟壕,暗中招兵买马,储备粮草,假意与文士泛舟水上,饮酒赋诗。安禄山秘密侦察他,认为他是一介书生,不足为忧。不久,安禄山反叛,黄河以北全部沦陷,只有平原城有所准备,坚决抵抗,没有陷落唐玄宗高兴说:"黄河以北二十四郡,只有颜真卿这么一个有用的人罢了!我真恨自己不了解这个人。"。安禄山攻下洛阳之后,杀了留守李憕,用李憕的首级在黄河以北招降其他唐将。颜真卿怕动摇人心,杀了安禄山派来的使者,对将领们说:"我认识李憕,这个首级不是真的。"过些时候他为李憕弄来帽子、饰物,用草做一个假肢体,装到棺材里埋葬了。安禄山派兵守住土门。颜真卿的哥哥颜杲卿是常山太守,他和颜真卿共同攻破了土门,十七个郡同一天归顺了大唐,推举颜真卿做元帅,得到军队二十万人。他指挥部队纵横燕赵一带。皇帝下诏书封他为户部侍郎平原太守。当时清河郡的李萼,在军前拜谒,颜真卿与他共同谋划,一起在堂邑打败了安禄山的两万多人。

      在抗击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和他一起发兵讨伐叛军。他率军和叛军苦战了好几天,可是因为寡不敌众被叛军俘获了。安禄山叫手下人把颜杲卿和他的小儿子季明押到自己面前,问:“你为什么要反叛我?”  颜杲卿瞪着双眼,连声大骂道:“呸!我是唐朝的臣子,我为国家讨伐叛贼这叫什么反叛?”安禄山又气又恨,叫人用铁钩钩断了颜杲卿的舌头,可是颜杲卿还是骂不绝口。最后残暴的安禄山竟下令把颜杲卿父子活活地剐死了。  颜杲卿父子遇害的消息传到了平原,颜真卿悲愤极了。他想到颜杲卿一家满门忠烈,全家三十多口人为国捐躯,就连少年英俊的小侄子季明也惨死在叛军的屠刀下,不由得泪流满面。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颜真卿决定为侄子季明写一篇祭文。他提笔写了起来,国恨家仇全部凝聚在笔端,一篇文字苍凉悲壮、用行书写成的祭文一气呵成了。  

      这篇手稿是颜真卿含着泪写成的。文中有好几处因为笔写干又顾不上蘸墨而形成的枯笔,使人感到他的心情是多么地悲愤啊!这篇《祭侄稿》不但文词好,书写妙,还饱含作者的爱国热情。只有像颜真卿这样又是英雄又是书法高手的人才写得出来。后来,这篇《祭侄稿》成为他最杰出的行书作品。历代书法家把它称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它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受到了人们的珍爱。

      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了。颜真卿作为有功之臣,当了唐朝刑部尚书(主管司法的官)。一次,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大功的名将郭子仪来长安朝见皇帝唐代宗,唐代宗设宴欢迎他。本来,按照朝廷规定的礼法,宴会上文武官员的座位的前后顺序,应该按照官职大小的顺序排列。可是,负责安排座次的官员郭英义,为了讨好唐代宗宠信的太监鱼朝恩,竟把官职地位比他高的尚书们的座位排到了他的后面。宴会上鱼朝恩十分得意地坐在前边,颜真卿见了十分气愤,等到宴会结束,他对大家说:“鱼朝恩不过是个善于拍马屁的小人,没有什么功劳,他的座位凭什么排在前边!”“他是皇上的红人儿,谁惹得起?还是算了吧!”几位怕事的尚书劝他。“不!这有关国家的尊严,不是件小事。这个座次我一定要争!”颜真卿坚定地说。  

      回到家,颜真卿怒气难平,马上提笔奋力疾书,不一会儿,一封责问郭英义的信就写出来了。这封题名为《与郭仆射论座位书》的信,写得义正辞严,历数了鱼朝恩的种种罪恶,痛斥了郭英义溜须拍马的无耻行为。尤其珍贵的是这封信里的字,颜真卿写得笔力雄健,气势夺人,把他愤恨难平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从这些字里就能看出颜真卿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来。后来,这封被称为《争座位帖》的信留传下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之一。

      唐肃宗时,因天宝之乱,朝廷乱了方寸。但是,颜真卿执法如平日一样严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中书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酒后失礼,带着满脸的酒气上朝;谏议大夫李何忌在朝堂上仪表不够整肃,颜真卿都加以弹劾。后叛军攻打长安,形势十分危急,皇帝慌忙带着大臣们逃跑。老臣管崇嗣因为先于皇帝上马,遭到了颜真卿的弹劾。

      唐代宗继位,他先被拜为利州刺史,后做右丞相,封为鲁郡公。

      唐代宗继位后,从流亡地返回长安。颜真卿请皇帝在回宫之前,先去拜谒祖庙。宰相元载讽刺他说:“你的意见虽然很好,但不合时宜。”颜真卿大怒,上前一步说:“朝廷的事,怎么能够再容忍你破坏呢?”他因此得罪了元载,遭受排挤贬官。后因他断了宰相元载私立朋党的路,被贬为硖州别驾,后来又做了抚州湖州刺史。元载被诛杀之后,颜真卿又被拜为刑部尚书。代宗驾崩的时候,颜真卿是礼仪使。又因为唐高祖以下的七位皇帝,谥号繁多,他上疏议请取初谥的为准,被宰相杨炎忌妒,没被采纳,改任他为太子少傅,暗中夺了他的权。后来又改为太子太师。

      后李希烈叛唐攻破汝州,宰相卢杞平常就忌恨颜真卿的刚正,要趁机陷害他,就谎说颜真卿德高望重,四方敬仰,让他去说服李希烈,可以不动刀不流血而平定强敌。皇上愚昧听了卢杞的话。这时候,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许多文武官员听说朝廷派他到叛镇那里去,都为他的安全担心。朝野人士全部大惊失色。李勉听说之后,认为这是失去一位国老,给朝廷带来耻辱,

      秘密地上奏章请求留下颜真卿。又派人到路上去截住颜真卿,没有来得及。但是,颜真卿却不在乎,带了几个随从就到淮西去了。

      颜真卿见了李希烈之后,正宣读诏书,李希烈的养子等一千多人亮出兵刃争先恐后要杀他,围绕在四周骂他。他神色不动。李希烈用身体蔽护他,把他安置到馆舍里。李希烈宴请朋党,让颜真卿坐在那里观看。李希烈让演唱艺人攻击朝政当戏唱,颜真卿愤怒地说:“你也是人臣,怎么能让小辈们这样!”于是他就站了起来。当时,李希烈要当皇帝,向颜真卿咨询举办登基的礼仪。颜真卿说“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礼耳。”此话的意思是说:“我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曾经执掌过国家的礼仪,我记得的只是诸侯晋见参拜皇帝的礼仪而已!”这反映了颜真卿誓死不变节的英雄气节!后来,李希烈让人在院子堆积了柴薪,浇上油,让人对颜真卿说:"你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自己跳到火里去。那些叛贼把他救出来,颜真卿就自己作了和皇帝决别的奏章、墓志铭和祭文,用来表示自己必死的决心。叛贼就把他吊死了。那天是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享年七十七岁。朝廷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停止办公五天,谥号文忠公。

      世人称赞说:“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堂堂正正的话,从来不讲。”当时,老百姓都不直呼他的姓名,而是尊称为“鲁公”。(《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段秀实、颜真卿传》)。《别传》又说,颜真卿有一次要到蔡州去,对他儿子说:“我和元载都服用天药,他的药力被酒色破坏了,所以不如我。我这次去蔡州,一定会被逆贼杀害。你以后可以把我接回来埋葬到华阴。打开棺材看看,肯定与众不同。”

叛贼被平定之后,颜真卿家把颜真卿迁葬上京,打开棺材一看,棺材朽烂了,但是他的躯体还是原来那样,肌肉象活人,手脚很柔软,胡须头发青黑,拳握着,手指甲透过手背。远近的人都感到惊奇。走在半路上,感到棺木越来越轻。后来到了下葬的地方,打开一看,是一口空棺而已。(唐-郑綮《开天传信记》)

      十几年之后,颜真卿家从雍州派一个仆人到郑州去收租,回来的时候走到洛京,这个仆人偶然来到同德寺,见颜真卿穿着白色的长衫,开着伞,坐在佛殿上。这个仆人急忙上前,想要参拜。颜真卿却转身离开了。他仰着头看佛寺的墙壁。仆人就或左或右地跟在他后边,但他始终不让仆人看到他的脸。过一会儿他就走下佛殿,出门而去。仆人也一步一步的跟着他。他径直回到城东北角的荒菜园中。园中有两间破屋,门上悬挂着帘子。颜真卿便挑帘走了进去。仆人就隔着帘子行礼,并出声致敬。颜真卿说:"你是谁?"仆人说出了自己的名字。颜真卿说:"进来吧!"仆人进去之后,拜见完了就想哭,颜真卿急忙制止了他。于是颜真卿就大略问了问儿子侄儿的情况。他从怀中掏出十两黄金交给仆人,让仆人带回去补助一下家用,还打发仆人赶快离开,嘱咐他回去之后不要对别人讲,以后家里有困难,可以再来。

      仆人回到雍州,颜家全家大惊。去卖那黄金,竟然是真正的黄金。颜氏子孙便买了鞍马,和那个仆人一起飞驰而来探望。又到了以前那个地方,却只剩下了满眼的榛芜,其余什么也没有。当时的人们都说颜真卿尸解成仙了。


书法传天下》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法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1 2  下一页
来源:原创作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