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
相传,鬼谷子是一位博学多艺的隐士,兵家称他为祖师,卜业奉他为祖师。这云梦山现称云蒙山。山上确有一座祖师顶。据明徐到《神仙鉴》记载:“降都市北,有巫者王栩,山后人。”《东周列国志》一书,对鬼谷子的身世,有如此演说:“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居住;内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在云梦山与墨翟一同采药修道。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似非人不能及。”根据史资与民间传说,鬼谷子显然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由于他的神通广大,被人们传为古之真仙了!
传说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之时,他跟随太上老君西巡流沙,到周末复转回到中原,时后处于战乱纷飞,他便隐居于汉膑的云蒙鬼谷墟。这个“鬼”字就富有传奇色彩了。立志平乱安邦的鬼谷子,感到孤掌难鸣,良策难施,只好埋名隐姓当了隐士。在山高皇帝远的山里,开始养精蓄锐,研读兵书,习武练功,念佛修德,观花赏月,耕耘喂鸡,过起清修自在,无忧无虑的老头生活。
其实,鬼谷子隐居的云蒙山鬼谷墟,并不僻静。那原始大森林里,狼虫虎豹很多,飞禽走兽出没无常,通宵达旦是刺耳的狼嚎鬼叫声,糟杂的声音,搅得鬼谷子白天难静心研读兵书,黑夜难安稳歇息养神。他是一贯以善为本,从不招风惹事,更不想去伤害那些无智生灵怪物。可是,山高煞大,妖精魔鬼很多。这些不识抬举的东西,得寸进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挑衅。鬼谷子气得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正准把他们斩除干净。
此时此刻,当地老百姓也被魔鬼糟蹋的可不堪言。人们听说云蒙山上的鬼谷墟,来了一位隐士,神通广大。就纷纷扶老携幼,跑到云蒙山上,来寻找鬼谷先生诉苦,并说:“长老有所不知,这山从来是我们的祖山,我们根生土养就住在这里。祖宗相传,开天辟地,猿鼠转变成人类、更朝换代山场一直是我们的。自南海小虞山鬼母的子孙被风吹来以后,落入山林里以人畜为食,吃得路断人稀,在没有人敢到山上来。一来二去就霸占成他们的了。因此祈求你老人家行行好,给我们斩除掉这群害人的魔鬼吧!”
鬼谷子听了百姓的诉苦,更是忍无可忍。真是火上加油,正合他的心意,不佳推迟地当场许诺,一定斩除掉这伙魔鬼。百姓有了盼头,个个磕头感谢。鬼谷子请起百姓,送出山门观眺回家。百姓走后,鬼谷子坐立不安,单人匹马身藏驱邪剑,引着护身黄犬、昼夜巡查。连日来、山上山下,山左山右、山前山后,四处寻找,圪篓缝下都找遍了。也没见到一个鬼魂现形。
一天早晨,鬼谷子正在山头练功,,一股阴风从西面山扑来。刮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寒气逼人,悚人毛立。这突如其来的阴风,鬼谷子感到不对头,定是哪路魔鬼作怪。马上掏出逼风珠,念着驱风咒,把阴风压下山腰。他跑到高处一看,两只金睛看的清,望得明。正是一群披头散发的黄毛魔鬼,龇牙咧嘴,一串一串,拉拉缠缠,叽叽喳喳,耀武扬威地向深沟幽壑里躲去。说是迟,便是快,鬼谷子抽出镇邪剑指向鬼方,那群魔鬼突觉不妙,已来不及躲避。只见一个个晕头转向,站不住,立不稳,坐不定,跑不掉。身不由己就地旋转起来。转来转去,你揪我,我拉你,东撞西碰乱成一团糟。这时,鬼谷子腾空飞入阵地,举起宝剑抓一个斩一个,抓两个斩一双。顷刻间,把一群紫青面孔的魔兽,都斩杀的横七竖八地躺在山岭腰里,变成了七杂八糊的一堆骸骨。有的是禽兽,有的是朽木,有的是死人,有的是顽石。
百姓听说鬼谷子为大家斩掉了魔鬼,无不怕手称快。都赶来看究竟,真的给斩的一干二净。都像鬼谷子拜谢大恩大德。从此以后,人们过起了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来,再也不怕半夜三更鬼叫门了。为纪念鬼谷子为民斩鬼的功劳,把斩鬼的地方就叫成斩鬼。不知又过了多久,这地方变成了一块风水宝地,人们迁来这地方安家落户,才把斩鬼更名为斩鬼村,一直沿用至今。
据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战火停息,天下太平。云蒙山里的人们永远没忘记鬼谷子斩鬼的事件。把他曾活动的山头命名为祖师项。并捐资运料在山顶给修了一座祖师庙,把他尊为祖师爷供奉起来。至今,每年四月初八佛龛庙会,人们都要攀登上祖师顶庙里,给祖师爷进香。历代游客不断,鬼谷子斩鬼的故事,更使游客们兴叹!
严考贤才 弟子下山
传说,鬼谷子隐居的云蒙山鬼谷墟,要比人们所想象的热闹的多,因斩鬼以后,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千乡百里的人们都知道了。当代胸怀大略的好些著名人物,都来投奔他,愿拜他为师,跟他学艺。
且说苏秦和张仪,他俩是何方人氏呢?《史记·苏泰列传》载:“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张仪列传》载:“张仪者,魏人也。时常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相传苏秦和张仪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两人志同道合,都非常好学。他们年青时离家出走,到外地去寻访名师求学,想得到为国尽忠的本事,在途中又正好相遇,就相依为伴。一路上轮番帮助,相亲相爱。断顿没钱投宿吃饭,就把头发剪下来卖掉,或帮人打短工挣点钱了糊口。碰到好书赶紧抄写,不论《三坟》、《五典》,还是《八索》、《九丘》,只要是圣人所言,都被记于心。抄书没竹帛,就用墨写在自己的手背或大腿板上。晚上投宿客栈、不睡觉削竹片,再把身上记的誊抄到竹片上,白天上路,碰见优质树皮剥下来编成书囊,用来装书。有一天走的疲倦了,俩人正骑在一棵大树枝上乘凉,不知不觉打盹就睡着了。梦见一位相貌古怪的老先生呼唤,劝他们读书不要太劳累,睡在风口上当心着凉。他俩从梦中惊醒,果然面前站着一位老先生。追问先生尊姓大名,何方人氏。他回答道:“方外人,无名姓,隐居鬼谷,人们叫我鬼谷子,就称呼为鬼谷先生。”跳下树来,上前叩拜,坐下来谈论了一会儿。深深感到先生学问渊博,道术精通,非常敬佩,愿意拜先生为师。鬼谷先生见二位少年英俊有为,欣然喜欢接收做学生,就带回鬼谷。
苏秦和张仪跟随鬼谷先生,翻山越岭,过河踏水来到云梦山上,看见鬼谷先生隐居的鬼谷并不冷落,倒仿佛是一所学堂。他俩就开始跟随先生学习。共有五百多名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攻读圣人遗著,博览不厌,熟背如流。不知不觉就学了十一个年头。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和诸子百家的言论,都学精通了。苏秦和张仪,学得是游说术专业。为首批毕业之列,临举行毕业考试的那天,鬼谷先生对他们作了一场严格的特殊考试:他叫下届学生在老云蒙山顶的一块平地上,挖了十个大窖坑,每个深两丈光景。然后叫参加首届毕业考试的学生,轮番到窖中去。
鬼谷先生向考生说:“你们下到窖底,要发挥自己的才华,尽量发表自己的演说,谁如果演说的有表情,能够感动得使我沉痛的哭泣,那你将来下山,不论到哪个国家去,一定就能说服感动人君,国王就会重用你,给你分到人君赏赐的土地。”
第一个点名让苏秦下窖开始演说,他声音洪亮地雄辩滔滔,情词娓娓,语调感动的飞禽走兽都要掉泪,可鬼谷先生听了,也忍耐不住,涕泪齐下,滴湿了衣裳。苏秦演说完毕后,轮到张仪演说,张仪的口才也不错,经过精心竭力的演说,虽然没能使鬼谷先生听了痛哭流涕,如丧考妣,终究还是让他感到心酸地掉下泪来。两人的成绩虽说略有高低,总算得到鬼谷先生允许,都以及格批准毕了业。
苏秦和张仪毕业以后,就要去各国去向人君演说。两人都在想,先到哪个国家去好呢?多时举棋不定。战国七雄,秦国最强大。考虑还是先到秦国去,但去秦国人地两生,道路不熟,怎么办呢?
鬼谷先生看出他们为难处,就给了一只拖鞋,替他们引路。两人一出山门,遵从先生教导,把拖鞋往前面一丢,忽然拖鞋变成了一条狗,摇着尾巴在前面引着朝西方走。狗跑多快,他们的腿也跑多快。不知不觉,只用了几天的工夫,就来到了秦国。
却说苏秦和张仪去秦国途中,没同时到秦国,而苏秦先到秦国演说没被任用,就跑到赵国演说,才被赵王任为宰相,挂起了六国相印,用合众办法对抗秦国。张仪不得志,先到楚国没找到出路,又跑到赵国去投靠苏秦,苏秦有意让他坐在大厅下面,拿奴仆的饭给他吃,故意刁难激怒他,去另谋出路。张仪实在忍受不了,愤怒地出走时,苏秦暗中派人护送,还给他送了装门面的车马和金银,才使面见秦王得到秦王重用,做了秦国宰相。他知道苏秦暗中支持他的事后,他感叹说:“我同苏君共事多年,一点都没察觉,这就是我比不上他的地方。”从此开始,尽管他主张连横事秦,直到苏秦死为止,都没敢直接与苏秦对抗过。
智超庞涓 孙膑受难
开头已经交代明白,鬼谷先生在云梦山教的门生,最著名的除苏秦和张仪外,武的还有孙膑和庞涓。
孙膑是齐国孙武的后代,庞涓是哪里人无从考见。他俩曾一同出走家乡,去投师学习兵法。他俩相依为命,兄弟相称。忍饥受饿,冒着严寒酷暑,爬山涉水,跑遍了晋地,也没有访到合心的良师。诡计多端的庞涓承受不了艰难的折磨,灰心丧气地要返回去。意志坚强的孙膑,好言相劝,行李一个人背上,还扶着庞涓前进。讨下饭先让庞涓吃饱。投宿住店,都由孙膑伺候他。给他端茶送水,洗脚敞被。
有一天,走到洛邑投宿,听店主说北边有一处地面,是深山老林非常险要, 那里无人居住,悬崖绝壁处有许多龛洞,人称鬼谷。那里有个号称鬼谷先生的老人,通天彻地精通几家学问,谁都不敢同他比奕。不妨你们去拜访他。店主的一番话,说得他俩来了精神,便背上行李往那里走,一路上,逢人就问,打听鬼谷方向。
不一日来到云雾缭绕的耸山峻岭下,仰首望去,幽不可测,俩人不怕艰险地向上攀登。
且说鬼谷子听见黄犬“汪汪汪”叫个不停,惊动了鬼谷子。这偏僻遥远的险境,有一夫登关,万夫难入之势。何方人氏会寻往而来呢?派刁桂英去山门查看。刁桂英来到山门向下观望,果然万丈云梯下,走来两个男子汉,背背打打,热得汗流浃背,跌跌爬爬,拄着拐杖向上爬。吊桂英立即回去向鬼谷先生禀报后,鬼谷先生出来见面。一看两位青年精疲力尽的狼狈相,心底里也感到怪可怜的,便问道:“二位何方人氏,不在家孝敬二老,兵荒马乱跑到此处有何贵干?”孙膑和庞涓见长老问话,不敢迟疑,跪下叩头答道:“长老有所不知,天下七雄争霸,国破家亡,我们于心不忍,来拜师学艺,想报国尽忠也!”鬼谷先生听了万方同情,便请进山门。二位随鬼谷先生走进鬼谷茅舍,刁桂英端来便饭,狼吞虎咽填饱饥肠,乏得似醉如泥,躺下呼呼一觉睡到日落西山,刁桂英点灯叫醒用晚餐时,二人感到失礼,才整衣洗脸去拜长老。
鬼谷先生以礼相待,让座问道:“二位远道而来,想寻访何人为师?”庞涓抢先说:“在洛阳投宿,店主介绍云蒙山里有位鬼谷子先生,我们想投他为师,不知在何处隐居?”刁桂英一旁插嘴说:“师父正是!”二位惊喜万状,再次拜过,鬼谷子打量了一番说道:“二位既然想投我为师,今晚用餐歇息,明日比奕一番再作分晓。”孙膑与庞涓通宵没合眼,在议论准备比奕。
第二天早饭后,先口试了一番,二人答对如流,又带到山头开阔地,让几个弟子与二位剑刀对打,对弈结果还算满意,就收下认为学徒。从此,二人夜以继日,起早贪晚,背兵书,练功夫。
日月如梭,一晃几年功夫过去了。虽然庞涓不及孙膑学得好,总算百般武艺都懂得。鬼谷子在日常传功授法时,发现庞涓处处嫉妒孙膑,举止言行老说孙膑的坏话,同孙膑老过不去。想着长此下去必有后患。深谋远略的鬼谷子想来想去,想出一个计策。出了一张告示:“国难当头,需要良才,明日开考,合格者可下山任将。”贴于山门石壁。
看了告示,庞涓盛气凌人,高傲自大,首先报名更暴露了他的德行和野心。鬼谷子顺水推舟,考虑了一番,含糊了事地批准他下山去。临行时,送给他一匹高头大马,还有一把鞘里刀,意在对方需多家提防。派刁桂英送了一程,让他下山去了。
庞涓下山正遇魏惠王招览天下豪杰,他就回国拜见魏惠王,惠王问道:“魏国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北有燕赵,这四面劲敌围攻,魏国如何让站得住脚呢?”庞涓笑着说:“大王不必忧愁。如果让我做了将军,一定让他们乖乖来对大王俯首称臣。”惠王信以为真,就封他为大将军。庞涓开始操兵练马,从软弱的卫宋二国开刀,打了几个胜仗,使其它小国闻风来降,使真的俯首称臣。这时,齐国不服气,出兵打魏国,也被它打败了。
从此,惠王更器重庞涓了。这时,墨子的门生禽滑厘云游天下,来到云蒙鬼谷住了一段,对孙膑的为人和学术大为赞扬,就说服孙膑下山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孙膑说:“我的同窗好友庞涓,下山时跟我约定,一旦得事,就来接我。”鬼谷子一边插话说:“即使庞涓来接你,下山万万不敢同他到一国共事。”禽滑厘和孙膑,不知鬼谷子话中有话,当作了耳旁风。禽滑厘下山就跑到魏国,对惠王谈了此事。惠王就问庞涓:“听说你有个同学叫孙膑,他知道孙武兵法十三篇的秘诀,为何不请来呢?”庞涓答:“也想推荐给大王,因他是齐国人,怕他人在魏营心在齐。”惠王问:“这么说不是本国人就不可任用了?”庞涓不好反驳,答应写信让孙膑来。孙膑接到庞涓的信就动身。鬼谷子送了一程又一程,再三吩咐别同庞涓同舟于共。孙膑来到魏国,先见过庞涓,感谢了推荐之恩,同去朝见惠王。通过交谈,惠王准备封为军师,庞涓认为孙膑刚到,无一点功劳,就建议惠王封为客卿。
庞涓背地对孙膑说:“你已做官,为啥不把家眷接来团聚呢?”孙膑含着眼泪说:“我四岁丧母,十岁离父,靠叔父孙乔收养。他任齐大夫,后来奸臣把他驱于海岛。过了一段他带着我的叔伯兄孙平、孙卓和我,一块儿逃往洛阳。又赶上荒年,我当了佣人,其他人至今无音信。”庞涓听了,假惺惺掉下泪来,其实孙膑的每句话他都记在心里。
半年后的一天,有个齐国口音的人叫丁义,说是孙膑的堂兄孙卓托他给孙膑带了一封信。要亲自交到孙膑手里。孙膑看到信的大意是叔父去世,孙卓、孙平现在宋国。齐王召旧臣回国重创家业。他俩准备回去,劝孙膑也回去。看完信大哭起来,丁义动了半天。最后孙膑说:“我已在魏任客卿,哪能随便走呢?”就写了回信让丁义捎回去。
不听师言 孙膑终残
万没想到,孙膑的回信被魏国的衙役搜去交给了惠王,惠王对庞涓说:“孙膑想念齐国,怎么办呢?”庞涓见机行事说:“父母之邦谁能忘怀?怕的是他回去当了将军,要同咱们见高低了。我看,还是我先去劝劝他。假若他愿留就给他加封进禄。万一不干,还是交给我去处办吧!”
庞涓立刻就找孙膑问:“听说你接到一封家书,有否这回事?”孙膑说:“有,堂兄叫我回去。魏王这么重用我,这么好回去呢?”庞涓说:“你呀!离家好些年了,不向大王请个假回去看看马上就回来?”孙膑说:“也想过,怕大王起疑心。”庞涓说:“有我你怕啥!”听了庞涓之言,孙膑立刻写下奏章,请假回齐上坟。惠王一看奏章火冒三丈,立即叫左右把孙膑抓起来,庞涓来安慰了孙膑半天说:“只要我去求大王一定顶事的。”
庞涓出去了一会儿,慌慌张张又跑来,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大王非常生气,要治你死罪。我再三请求,大王免了死罪,活罪难容,要把你膝盖骨帘剜掉,面留“罪”字,我实在无能为力了。”孙膑听了信以为真,哭着说:“多谢你救命之恩,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的。”
孙膑变残,心里老觉得对不起庞涓。一天庞涓又来看孙膑,问道:“你那祖传十三篇兵法,能否凭记忆写出来?让我拜读拜读,给你流传后世,为孙家扬名。”孙膑正想着报答庞涓之事,就一口答应下来。开始默写,残体不便在竹筒上写,一天写不多。写了一个月才写了几篇。伺候他的老头叫诚儿,很同情孙膑,时常劝他歇息,不要老坐着在那写那鬼东西。
一天,庞涓把诚儿叫去问:“他一天能写多少?”诚儿说:“孙先生下肢残废,躺的多,坐的少,一天艰艰难难能写三五行。”庞涓一听骂道:“这么慢,得写多久呐!你催促他快写。”诚儿嘴上答应心里不服。正巧,庞涓的手下人来了,诚儿悄悄地问:“军师干嘛老催促孙先生写那玩意儿?”那人说:“军师想到的他的兵书才保住他的命,等兵书给写完,他就没命了。”并说:“诚儿,千万要保密,泄露了风声,咱俩要掉头的。”
诚儿听了替孙膑捏了把汗,就偷偷告诉了孙膑。孙膑吓得如梦初醒。气得两眼发呆,才想起鬼谷子先师吩咐的话来,后悔为时已晚,于是,怀恨自己,一下闭过气去。等缓过气来,瞪着两眼连哭带叫,乱扔东西,把写好的兵书扔进火烧掉。诚儿吓得去向庞涓报告说:“孙先生突然疯了!”庞涓不信,亲自来看,只见又哭又笑,庞涓唤他,他一股劲儿冲着庞涓磕头,哭喊道:“鬼谷先师,救命啊救命!”并拉住庞涓的衣服不放。庞涓怕他是装疯,叫人把他丢到猪圈里。孙膑披头散发趴在猪粪上呼呼大睡起来。庞涓派人暗地给他送饭,那人小声说:“孙先生,我知你冤屈。吃点饭吧。”孙膑伸伸舌头,做个鬼脸,把饭一不拉滩在地上,骂道:“呸!臭东西。我吃的比这好的多。”说着抓起一把猪粪,就往口里塞。庞涓听了说:“想不到他真的疯了!”
从此,孙膑就住在猪圈里,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白天躺在外边晒暖暖,晚上爬回猪圈里睡觉。一跑到街上,就会有人跟着他。
有一天深夜,孙膑睡得正热有人揪他衣服,并低声说:“你认得我吗?我是禽滑厘,你的情况我报告了齐王,打发淳于鬓来访你,一定把你偷回去。”孙膑听了说:“要当心,庞涓派人看着我。”禽滑厘给换了衣服,抱上车去。让另一个人穿上孙膑的脏衣服装作孙膑,披头散发,两手抱着头躺在那里。
第二天,魏惠王招待了淳于鬓,叫庞涓护送出境,庞涓满以为孙膑还躺在圈里,就放心了。淳于鬓角禽滑厘的车马先走一步,他跟庞涓又叙谈一阵,才大方地辞别了庞涓。两天以后,装作孙膑的人脱掉脏衣服也跑回齐国。庞涓知道后,怕大王查问,造谣说孙膑淹死了。
孙膑到了齐国,大夫田忌亲自到城外迎接。回到田府,给清洗换衣服后,坐车去拜见齐王,齐王要给封官。孙膑推辞说:“我无功怎么受封呢?再说庞涓知道后,回来麻烦的,还是不露面,等急需时一定尽力。”且说马陵之战,齐王以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大将,诱敌庞涓深入,庞涓求胜心切,不知是计,抛下步兵,只带精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退至马陵,选择有利地形设下埋伏。并命令部队砍树设障,留下道旁的一棵大树,刮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选下万名箭手吗,埋伏两旁,吩咐道:“见树下有火光,齐发箭射!”
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当晚庞涓领兵赶到马陵埋伏圈内,士兵报告道路堵塞无法行进。庞涓上前查看,发现树上好像有字,叫人取火观照,没等看清楚,齐军万驽齐发。魏军顿时大乱,死伤不计其数。身负重伤的庞涓沮丧地说:“终于让孙膑成名了!”说完抽剑自杀了。
孙膑怀恨自己没听信鬼谷先师的诺言,终生致残,记取这一教训,发奋写成《孙膑兵法》一书,共八十九篇,流于后世.
深交墨翟 采药寻欢
墨子,姓墨。名翟,是战国初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
相传,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后来长期生活在鲁国,也有人说他就是鲁国人。墨翟出身据说很低微,自比为“贱人”。是一个参与手工劳动的知识分子。很熟悉社会下层民众的疾苦,自己也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手工制作技术精巧,不大一会儿工夫,用三寸木料就能制成一只鸟,可载六百斤重的东西,能在天空飞三天三夜掉不下来,艺术与杰出的能工巧匠鲁班齐名。
墨子勤学好问,读过许多书,而且善于思索,肯辨别是非曲直。最初“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据说,当孔子坟墓上的树长大的时候,他才来到世上,很崇拜孔子,抱有救世精神比孔子表现的更急急急急,他主张“非攻”。他的弟子很崇拜他,比孔子的弟子崇拜老师还要真挚。只要他命令干一件事,弟子们毫不迟疑地赴汤蹈火去干,即使要牺牲生命,都奋不顾身地干到底。
在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的大变革时期,墨子经过深思熟虑,否定了儒家学说和政治主张,开始另立新说,独树旗帜,称为儒家学得反对派。他先后到宋、齐、魏、楚等国游说,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并广招门生,逐步建立起墨家学派。他的学派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学术团体,成员也来自社会下层,都掌握有一定的工艺技术。都身穿布衣,脚穿草鞋,生活朴素,不脱离生产劳动。他们有自己共同尊奉的首领称“臣子”,成员要无条件听从臣子领导,违背了就要受到惩罚。秦国有他们一个臣子,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念他年迈再无子就下令赦免儿子死罪,臣子坚持法规让把亲生儿子给处死了,还有个臣子叫孟胜,在楚国阳城君手下办事,一次,阳城君有事到楚国去,把家里的事托给他。楚君暗地派兵来收管阳城,孟胜不背弃委托,坚守都城,结果与一百八十多弟子献了身。
却说墨子到八十二岁的时候,忽然彻底醒悟过来,悟出“世事已可知,荣位非常保”的道理,“兼爱”和“非攻”的主张,实际是行不通的。就想随神仙赤松子的行径去修仙学道,准备到周逖山去。
禽滑厘是墨子的大门生,起初在孔子的弟子夏那里求学,后来才拜墨子为师。墨子生平的学问和本领,都被禽滑厘学到手了。是直接传授墨子衣钵的最忠信徒。他到过云蒙山鬼谷先生门下,拜访过鬼谷先生。了解鬼谷先生很有学问,能远谋深虑,很受人尊敬。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好去处。
墨子临行前,准备了一篮子酒食带着禽滑厘到郊野的山坡山,找了个清静的地方,拔了些茅草铺在下面,师徒俩对坐着,墨子给禽滑厘斟上一杯酒,祝贺他前程光大。禽滑厘不现其意,接过酒杯向师傅拜了三拜,闷闷不乐地把酒喝了,放下酒杯,唉声叹气一言不发。
墨子微笑着关心地问:“你有何要求只管说吧!”禽滑厘一听这话,不觉纳闷,用试探的口气说:“弟子想知道老师有何打算?”“问得好!”墨子十分高兴地说,“我打算和你们分手,到周逖山修仙学道。”
禽滑厘看出老实诚心要去,只好忍痛支持了。就把云蒙山和鬼谷先生的情况,向老师叙述了一遍,建议师傅还是到云蒙山去。
墨子听了弟子的介绍接受了建议。不久,禽滑厘送他,果然进了云蒙山。
刚到山顶,看见峰峦叠嶂,林海茫茫,听见深山间 有朗朗的读书声,吭吭的练武声。禽滑厘引见鬼谷先生,一对年迈长老如深交老友,谈笑风生。用餐有人端饭,洗脸有人端水。夜间睡下,又有人拿被单替他盖足。墨子静候了一会儿,好似真的来到了仙山琼阁,有神人给传授神仙妙道,鬼谷子送他一部新书,是讲五行变换等方术。从此,鬼谷先生和墨子成为了一对深交老朋友,互相体贴,相亲相爱,亲如手足,身影不离地在山上采药修道。
墨子每天跟随鬼谷先生去采药,肩上挎的还是往常那么个小挎包,仍穿那双鼻梁草鞋,身上还是那件四季不变,已经打了好多处补丁的黑布衫。逢天下大雨,就站在大树或岩石下躲避一时,又寻刨起来。白天乱采,晚上分解,他俩发现了百把种名贵草药,给贫民治病带来了方便。还研制出延年益寿食谱吗,人参汤炖野鸡,再加山珍、木耳配五谷杂粮做的主食。饭后饮山茶、小果饮料。看他的面容,年近百岁,只有五十来岁的光景。据说他后来真的修成了地仙,并根据本人的实践,择写了一部叫《五行记》的书。
传说到汉武帝时,墨子还活着。无棣曾派人到云蒙山请他,去做延年益寿的食品,被他拒绝了。他不愿入朝,想独自过自在的生活。
栽种神树 鬼愁离世
创建云蒙山头、二、三龛庙宇碑记载:“且先有名山而后有名人。亦且有名人而地亦名。盖人以地传,地因人灵也!如云蒙山系阳、垣、济三邑官界,自历山蜿蜒而来,暨立于仞叠矗起,插入云际,群山环绕,胜景皆可俱状。虽维若五岳、天台、罗孚、雁荡诸山载在史册,列于遗记乎!然数百年代有名贤奇迹,且成正果者亦不一,可知有名地者,必有名人以传也!”
相传,鬼谷子在云蒙鬼谷墟隐居有年,为当地的百姓办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传宗接代永远没有忘怀。据说,他同墨子交情很深,他已成近二百岁的老寿星了,墨子接近百岁。俩人仍旧挎着挎包,拿着镢头,在山里采草药。行善修道,成为活神仙了。鬼谷子在厌驾归天时,仍没有忘记当地的黎民百姓,对他们的疾苦耿耿于怀。一天驾着祥云跑到天宫,面见玉皇大帝,将民间怕鬼的事当面启奏。玉皇大帝便生气地问:“鬼谷子,你不是把鬼铲除掉了吗?”鬼谷子答道:“斩是斩了,可是鬼的冤魂不散,仍会害人那。”
玉皇出自同情的心态说:“你在,一正逼百邪!你去了,它们是会死灰复燃,东山再起。你先回去吧,我会派仙去帮办此事的”。
鬼谷子归谷不久,太上老君就下界来。老朋友相逢,先叙谈了西巡流沙的往事,再提起根治鬼邪之事。太上老君将秘诀耳语鬼谷子。鬼谷子拍手称叹:“妙计,妙计!”第二天,两位长老,化装成抽签打卦的算命先生,老君爷拄着鬼见愁拐杖在前面走,鬼谷子背着钱褡袋后面跟。拐杖扎个窝,鬼谷子丢粒籽……
当他俩离去第二年春天,云蒙山上遍野长出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两种灌木。一种阔叶灌木,青灰色树皮,突起六个棱片,树枝对生,卵叶有齿。盛夏花开,数朵一簇,蓓蕾红莹莹,花瓣白生生。俗名蓖梳木,亦称鬼见愁。为啥又叫鬼见愁呢?听传说,鬼谷子同老君爷栽种下这种神树,怕人们不知它的用处,就化作阴阳先生,分头游乡串户给老百姓驱写镇煞,就用鬼见愁作镇物。
就此传开了,至今人们为了防备妖魔鬼怪,出门都拄着鬼见愁拐杖。至于能不能真的让鬼发愁害怕吗?真是不得而知,反正人们一直把它当成驱邪的宝物,再也见不到鬼了。
云蒙山被山里人当作祖山,视为:“玉皇大帝降旨立君之地”。云蒙自云观石碑载:“盘古分天地,四山有名,佛祖为根。化为三极,两仪四相、九宫、八卦万物全。三皇治世,人为三才佛子根。”却说,“忽然云蒙皆山,发现神灵点化,宝山俊秀,降与人世,遇迷人者神圣点化。”鬼谷子修道,成为真仙天神,飞天去了。且说他的业器具化作藜木,耸生于原始森林之间。一很多生,柱柱笔直,像油漆润色,紫赤明亮、印有点点金星。木质坚硬,木心轻虚,做拐杖正合宜。拄着淌水过河,不会浮起水面。因此,藜木有史以来,成为云蒙山一宝贝。凡登山远近游客,少不了都要砍取一杠拄着下山,当宝贝拄着终年,也舍不得丢掉。代代相传,这是鬼谷子离世给留下的遗物,故取名叫“藜木”。
从此,鬼谷子再也没见回到人间,他的传说将永远在民间流传着。
《神秘的阳城》内容节选 原作者 梦之路书画研究院院长 路军锋
编辑 郝跃东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