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有电视台在邵武市拍摄有关
张三丰历史的纪录片,背景是当地正着力打造的“
太极张三丰”旅游品牌。
近日,针对福建申报的“
张三丰太极拳”入选新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扩展项目)名录一事,在网上乃至武林界引发热议:陈氏
太极拳后人认为,围绕
张三丰的身世及其与
太极拳的关系存在争议,如此认定“有悖社会公认、公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工作人员昨日证实,已收到各方对
张三丰太极拳项目的意见和
质疑,目前正在核实,供评审复议参考。
陈氏
太极拳后人抨击系闹剧
过去两周,在一些
太极拳推广网站上,众多
太极拳高手纷纷发表文章,
质疑“
张三丰太极拳申遗”。与此同时,多地陈氏
太极拳传人,也接连召开新闻发布会,抵制“
张三丰太极拳”申遗,颇受业内关注。
从各方发言看,事件缘起于7月16日文化部官网公示的“第四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评审委员会审议提出的298个推荐项目名录中,福建“
张三丰太极拳”与吴氏
太极拳、李氏
太极拳等其它四个流派的
太极拳,“打包”入选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扩展项目“
太极拳”名录。
较早
质疑的是河南陈氏
太极拳协会执行会长陈正雷。据河南媒体报道,这位陈氏
太极拳的第十一代嫡宗传人,8月5日就召开发布会,
质疑“
张三丰太极拳”入选名录一事。接着,另一位陈式
太极拳传人陈小旺也于11日在郑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
质疑“
张三丰太极拳”申遗“是场闹剧”。
网友戏言这是“神仙申遗”
就各个发布会的公开资料看,陈氏太极拳传人的质疑理据大同小异,主要涉及张三丰的出身及与太极拳的关联。比如陈向武就提出,据《明史》记载,张三丰并非福建邵武人氏,且遍观百年前包括《明史》在内的任何可靠正史文献,无一家透出张三丰与武术有丝毫关联,更毋论与太极拳关联。
他同时提出,与“张三丰太极拳”一起申报的吴氏太极拳、李氏太极拳等,其前缀定语吴氏、李氏等皆为近现代人物,生平历历可查,而"张三丰’身世飘渺,攀仙附道,无人知其所终”。争议也蔓延到了网上,有网友称,“张三丰太极拳申遗”可称之为“神仙申遗”。
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太极拳有着广泛影响,陈氏
太极拳和杨氏
太极拳更是多年前即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其发源一度众说纷纭,但2007年中国武协和民协经过论证后,最终命名河南温县为“中国武术
太极拳发源地”、“中国
太极拳发源地”,并认定明末清初人陈王廷为
太极拳开创者。
相关部门正核实材料供复议
此外,还有
质疑者称,“
张三丰太极拳申遗”是“申遗风作祟”,理由之一是《闽北日报》今年5月28日曾发表一篇题为《邵武:
张三丰故里掀起“
太极旋风”》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福建邵武将
张三丰与自己联系起来,源于有中央媒体在2009和2012年拍的两个探寻
张三丰身世之谜的专题片。
报道称,自媒体播出相关专题片后,当地对这位"
太极宗师"尤为重视,正力图将其打造成文化名片。
公开报道显示,去年9月,邵武举行了首届"海峡两岸·三丰故里"传统武术大赛,将
太极拳列为比赛的重要项目,并启动了"
张三丰传说"省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此后,从出版《
张三丰传奇》到与相关单位签约拍摄同名影视作品,再到政府发文在教育系统推广普及"
张三丰(原式)
太极拳",与
太极文化有关的活动在邵武搞得如火如荼。
眼下,邵武暂未公开回应陈氏太极拳传人的质疑。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工作人员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已收到有关方面对张三丰太极拳项目的意见和质疑,正核实材料,供评审复议参考。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