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调研 > 详细内容
我国居民水电“附加费”名目繁多 每年百亿计
发布时间:2014/11/14  阅读次数:501  字体大小: 【】 【】【

   据新华社 细心的人,可以在一张张居民汽油缴费单里,发现有多项“附加”的费用:每一吨生活用的价格里,有公共事业费、排污费等“附加费”;每度城乡居民价里,至少包括5种“附加费”,占价的5%左右;而在海南等一些地方,一升汽油的售价里,还有1块多钱的“车辆通行附加费”……记者调查发现,在关涉民生的汽油价格中,“附加费”现象普遍存在,且各地标准不同,项目易增难减。按2013年全国用量初步估算,仅价“附加费”一年可达2000多亿元,其中居民生活用的“附加费”就达270多亿元。这些“附加费”到底该不该收?它们最终流向了哪里?


  “附加费”名目繁多


  记者拨打上海、北京、海南、四川四个省市的国家网“95598”热线了解到,销售价里的“附加费”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其中一些已收取多年。“目前,价里附加的主要是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资金,全国性的就有5项。”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介绍,其中有国家重大利工程建设基金、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可再生能源附加。此外,还有各种部分地方性基金。


  据介绍,目前,各地价“附加费”的收取标准各异。其中,四川省发改委在2013年11月下发的《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标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了现行征收标准:以城市“一户一居民生活用为例,四川每度均含农网还贷资金2分钱;国家重大利工程建设基金0 .7分钱;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1分钱;大中型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 .83分钱,以及地方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 .05分钱;还有可再生能源附加0 .1分钱。这意味着,以上“附加费”合计一户普通居民用1度,需缴纳的“附加费”共4.68分钱———即使按照该省居民生活用每度0 .8224元的“封顶标准”计算,“附加费”也已约占价的5.6%,而工商业用收取标准更高。


  “各地价里的‘附加费’标准差别很大,相差可以近一倍。少的2分多,多的5分多。”林伯强说。


  事实上,据多位专家估算,如果按4分钱一度的平均平计算,2013年,我国全社会用量累计53223亿度,价里一年“加收”的费用达2100余亿元。“仅按6793亿度的居民生活用量计算,这笔收费也达270多亿元。”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说。


  记者调查发现,“附加费”在、成品油价格中普遍存在。在江南务、重庆务等上市公司近年的公告中,其所在地价包含南北调基金、污处理费等常规附加,公用事业“附加费”在每立方米0.05元至0.1元不等,一些地方还有垃圾费和省级专项费。


  而从2008年末起,海南省在汽油销售环节中价外征收机动车辆通行“附加费”,2011年后,这一“附加费”已涨至每升1 .05元。专家测算,保守估计,仅“车辆通行附加费”一年收取可上10亿元。


  “违规加价”频频


  记者调查发现,“附加费”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名为临时性工程投入,但“过时”仍收取。比如,1992年起征收的三峡利建设基金在2009年停止征收,但继续新设国家重大利建设基金,仍按每度0 .7分钱的标准收取。


  ———以“价中费”代替其他收费,催生不公平均摊。据了解,海南成品油价中的车辆通行“附加费”,是在油品销售环节征收。这个规定意味着,所有的消费者都需要交纳这笔额外的“附加费”,不上高速也要交钱。海南省交通规费征稽局局长熊志洲表示,“这确实有些不公平,但因为不是在路上设卡收费,能保证交通顺畅。”


  ———“附加费”通过补贴或结算差价的方式,直接变为企业的经营收入。比如,深圳、海南等地均规定,“附加费”中的污处理费,优先支付排、污等设施运营,或通过服务采购向管网、污处理运营企业补贴。


  事实上,很多“附加费”不是供或者供企业直接收取的,而是政府相关部门在收取“附加费”后,作为补贴返回给企业。通过这种计划性的机制,来调节供、供企业的盈亏,客观造成人为干预因素很大。


  ———违规加价。在国家监会2009-2012年发布的供监管报告中,几乎每年都有供企业借“附加费”自定收费标准,这些“附加费”都是在政策规定之外收取的。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业局连续两年向用户收取“线路维护费”,未提供收费依据,属超范围经营。


  观点


  “附加费”挤压价格改革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附加费”现象源于计划经济时代,主要由政府进行资源定价,造成某些重要资源长期价格偏低。为了支持企业运营,政府额外收取“附加费”,形成专项基金,然后补充公共设施的计划性、临时性投入。随着定价向市场化转型,清理陈旧不合理的附加基金,通过“费改税”规范合理的收费,应是新一轮资源价格及税费改革的题中之义。


  实际上,“附加费”种类偏多,增速较快,挤压了价格市场化改革的空间,令资源的价格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市场供需。清华大学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介绍,从我国36个核心城市的调查来看,10年来,供价格年均增长5%左右,但“附加费”中的污处理费却年均增幅达15%左右,超过了价本身的增速。


  专家说,所增加的成本靠“附加费”的方式“暗地里”收取,不仅令公众质疑,也不利于推动企业靠自身效能提高节约成本、提高生产力。


  汪亮等专家普遍认为,种种“附加费”问题需要理顺、规范,即使对一些合理并常态化的基金,也应加快“费改税”,减少随意性和寻租空间。


  此外,随着费代扣代缴普及,居民普遍难以了解价格构成,甚至供公司部门也存在“不清楚附加费扣了多少”的现象。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毅武表示,希望力、收取部门增强透明度,向社会公示附加收费的依据及去向。“‘附加费’是不通过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的行政收费,不可能是永久性的,需要有一定的期限或上限。”林伯强认为,尽管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地方乱加价、乱收费从严管理,也还是要加快市场化改革,通过竞争理顺上下游成本机制,让“附加费”早日成为“明白费”。






编辑:张丽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