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特稿 > 详细内容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发布时间:2015/5/30  阅读次数:542  字体大小: 【】 【】【
      在诸多影响考试正常发挥的因素中,心理状态是居于首位的,此时的关键是改变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许多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研究发现,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是事业成功的有力保证。


      汤阴县第一中学南校高三实验组年级主任代鸿锋说,面对高考,考生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妨这样想,高考考场是最安全的港湾,监考老师、医务人员、警察、保安都是为我服务的。高考试题有什么难?都是基础加变化,我又不想得满分,只求正常发挥。你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易我易,我不大意;你繁我繁,我不惧繁。做到这些,人的思维和心态就达到了最佳状态:记忆清晰,理解透彻,思维敏捷,思想活跃,联想丰富,语言流畅,论证严谨,计算准确,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智慧与能力的爆发力。高考时,命题专家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准备了不同的试题,遇到难题,一般考生应当这样想:这题是给考清华、北大的学生预备的。这样,考生自己就缓解了难题带来的压力。当然,会做的题一定要做对,不马虎,不大意,不掉以轻心;难题不轻易放弃,能做一两步、多得一两分也是好的。


      代老师强调,临考前这一阶段,要在稳住自己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进行一些提纲挈领的复习,梳理各学科的知识系统,浏览各科近年高考试题及分析,特别是多次测验出现的知识点及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理科,记一点公式、定理;文科,背一点名句、时事政治、历史知识;看一看优秀作文,准备一点素材。这一阶段,要做一点难度适中的题,因为一旦题目太难,就会挫伤自信心。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坚持做一些类似于近两年高考难度的试题还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提高考试的适应能力和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免出现手生的情况。


      对有些习惯熬夜的“猫头鹰”式的考生,代老师说必须事先进行作息规律调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考试的时间规律。每天早晨进行一些轻松的锻炼,晚餐后活动半小时再学习。晚上11时以前就应该睡觉,不熬夜,也不睡得太早,要把兴奋点调整到考试时间的最佳状态: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有些考生会发觉自己越来越难以入睡,并十分担忧。代老师说,事实上,高考前,考生的神经系统会越来越兴奋,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这种兴奋状态会抑制睡眠。所以,考生对自己难以入睡不必过于担忧,一切顺其自然,高考那几天即使晚上睡不好,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第二天考试时,紧张的考试气氛会唤起考生很高的觉醒状态,使考生的头脑依旧保持清醒,顺利进行考试。


      那么家长怎么做才科学呢?代老师说,家长不要改变孩子的饮食结构,盲目改变饮食习惯很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身体内环境紊乱,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要盲目进补,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不要让他们吃生冷的食物,以免生病影响高考。高考前夕,家长不要让孩子剧烈运动,可以每天陪孩子进行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这些活动有助于考生调整心态,提高复习效率。



编辑      郝跃东

来源:安阳日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