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市场 > 详细内容
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4/12/22  阅读次数:493  字体大小: 【】 【】【

 1982年,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曾予测:“20世纪90年代以后,艺术将取代体育运动成为社会公众的主要时尚和投资热点。”时至今日,世界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似乎都作出了某种验证。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书画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两三年的火爆,后面会如何?这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岁尾年初行里行外最热门话题,不少平面媒体要求笔者发表看法。最近北京电视台和旅游卫视刚刚约我作过专题节目,今特整理成文(引用图片和文字恕不另注出处),抛砖引玉,以便大家共同探讨。


  俗话说,不知道过去就不理解现在,不了解过去和现在,就不能预见未来。又说温故而知新。我们不妨循此老生常谈,还是先从过去说起。

  一 简要回顾2005年前书画市场状况


  十多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是一级市场冷,二级市场热。艺术品市场状况集中表现在拍卖上。而拍卖中,无论成交量还是成交额,书画都始终占据大半壁江山。


  2005年春拍书画市场延续2003年以来的高速发展,依然是一片繁荣,价格连创新高。而秋拍则相对平淡,成交价格和成交率都有明显降温。但是仍然有许多亮点。我们仅以嘉德秋拍为例:全年艺术品总成交额16。7亿元。秋拍总成交6。9亿元,书画有七个专场,成交1097件作品,成交率百分比之八十七。金额4亿7千万,其中94件作品超过100万元,占总成交额六成。


  古画专场呈现稳定,活跃而不过分的局面。百分之十以上作品超过100万元。 董其昌《风亭秋影图》(图1)671万成交,是全场最高价。金农楷书《金牛岩故事》(图2)成交额187万,郑板桥《竹石兰花》(图3)成交495万,禹之鼎《西溪草堂图》(图4)成交517万。近现代部分百万级作品有68幅,黄宾虹《江山卧游图》(图5)手卷成交638万,张大千《赠台静农摩詰山园图》(图6)成交440万,齐白石《朝霞》(图7)成交275万,。中国当代书画专场成交近3000万。王明明长卷《兰亭雅集图》(图10)拍出352万;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成交1。3亿元,其中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图11)以1012万元价格被一位欧洲藏家拍得,打破了中国油画国内拍卖记录;总的来看,与前两年相比,特别是与2005春拍相比,热度略降,千万元以上作品少见,有些不温不火。


  二 对当前书画市场分析


  书画艺术品市场的状况和趋势是由参与主体演绎造成的合力决定的。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几个主体情况:


  拍品(作品)(市场的价值中枢)


  郑板桥说过:“画到神魂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情。”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生命生活的写照,曾被赋予许多独特意义。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历史遗存。书画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单一性、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书画以人重,作者名气越大,价值越高。中国现在最当红的艺术家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是目前拍卖会上亮丽的风景。有人统计过,从1997年嘉徳春拍他四尺镜心“群虎”以77万元成交算起,到2005年荣宝春拍“黄土高原”以1870万元拍出,8年作品共成交441件,总成交额3亿7千6百万。居当代艺术家榜首。当然,这是一个极端事例,我们意在说明作者和作品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目前的拍品现状是,一方面名家名作屡创新高,拍品数量激增;另一方面真品稀少,精品更少,赝品,劣品层出不穷。


  拍卖公司(市场的交易平台)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就是拍卖公司的成长过程,拍卖价格已成艺术品市场走势的风向标,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这种繁荣局面,拍卖公司功不可没。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盛佳等都做出过重大贡献,同时自身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公司。但是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热,拍卖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据称目前全国有近5000家拍卖公司,仅北京就有220多家,其中1/4从事过艺术品拍卖。


  在促进市场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新生的拍卖公司良莠不齐,不规范操作:另一方面,已经形成品牌的拍卖公司也由于利益驱使,开始显得急功近利,拍卖图录越出越厚,拍卖时间也越拉越长。都显示一种重利润,轻服务的严重倾向。


  买家卖家(市场的资金主导)


  参与书画收藏投资的主要有以下十类人群:


  一是真正的收藏家:这部分人主要是从兴趣、爱好和专业出发,有较长的收藏经历,大部分都有较高的收藏鉴赏水平。人数少,多长期持有藏品。


  二是有祖传藏品者:大部分祖上显富,所传藏品比较珍贵,凝聚着历史和亲情。人数不太多,持有不确定。


  三是书画艺术品经营者:这部分人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贱买贵卖,赚取差价,本人很少收藏,只是短期持有。


  四是用书画公关送礼者:因为书画价格模糊,且作为礼品显得高雅有品味,容易被接受。这部分人几乎没有专业知识,也是赝品的主要购买者。只过手,不持有。


  五是普通消费者:“墙上有书画,不是穷人家”,他们主要是用书画艺术品来装潢门面,提高品味和身价。虽然人数众多,但藏品质量有限。持有时间不确定。


  六是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前者主要是通过接受馈赠的渠道收藏,后者主要是通过投资购买。其中既有热心收藏者,也有热心变现者。但这部分人的藏品数量较多,品质良莠互现。


  七是文博机构:主要指国家博物馆和各地文物单位。他们的藏品多为“标准样本”,质量上乘,价格昂贵,只藏不售,只展不售。许多著名的学问家、鉴定家都出自其中。


  八是私营企业主:这是近两年收藏投资活动中最有实力、最具活力的部分。由于个人财富的积累、书画的增值、合理避税和迅速提高知名度的综合效应,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私企投入其中,有些人已经开办博物馆,成为“专家”;有些已因投资书画而蜚声海内外。


  九是书画家:这是作品的创作者,其中不少人由于专业需而热衷于某类收藏。


  十是专门从事造假者,千方百计,以各种手段获取暴利。以纸换钱,从不收藏。


  这十类人群中,除九、十之外,其他并非固定,始终处于变动状态。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热,大批买家蜂拥入市,加大了买家群体,但由于一些短线投资资金运作,弄虚作假现象伴随而生。买家中,当初几千块钱的东西现在已经卖到了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他们不会再追高买入。一部分新进入的买家,经过两年多的疯狂抢购之后,购买欲望也在同步降低。有些藏家由于丰厚的利润,已开始出售自己的藏品,甚至经过多年或者几代人收藏的大收藏家,也会因各种原因举办拍卖专场。比如大收藏家王世襄就已经推出了两个专场,成交率100/100,成交额6000多万。还有一部分接受馈赠者,由于不是收藏家,也随时可能出售藏品。随着艺术品价格上涨,这个群体会不断互动,情况复杂。


  新闻媒体(市场的舆论工具)


  新闻媒体的参与是市场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目前,收藏投资,已成众多媒体关注点:报纸如文物报,艺术报,中国商报,甚至人民日报和精品购物;杂志如,艺术市场,收藏家,中国收藏,文物天地,收藏,还有许多无刊号者;广播电视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凤凰卫视等等。专栏,专版,专题,专刊,随处可见。媒体在艺术品市场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推波助澜,影响着舆论的方向。在发展初期,这个群体以极大热情参与其中,及时报道,大力宣传,使艺术品市场一时成为“眼球经济”。但经过对市场的长期深入的跟踪,他们逐渐了解了艺术品市场的内幕和运作,一些有责任感的、注重社会义务的媒体已开始避开表面现象,挖掘深层的东西。开始比较全面、公正、客观地报道事实真相,正确引导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舆论一面倒的局面发生改变。


  专家群体 (市场的特需人员)


  专家就是某个领域或某个行业的专门人才。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专家在艺术品市场中尤其重要。艺术品专家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是文博系统的老专家,由于长期从事本职工作和学术研究,成就显著,具有一定程度权威性;二是新的画廊和书画经济人,他们由于专攻某些作者和作品,因而是鉴定某类书画的专业人才;三是成立多年,大的品牌拍卖公司业务主管,由于积年累月,见多识广,是最有实战经验的人;四是早期收藏家中那些学识渊博、勤学苦钻,紧跟市场的人,他们往往有丰富的经验教训,最能理论联系实际。


  艺术品收藏、投资与一般行当不同,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知识、经验、能力,修养都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拍卖公司还是买家,都经常聘请专家来把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一些专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经受了社会的考验,得到了买家、藏家的认可,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伪专家,仍混迹江湖。专家也像艺术品一样,鱼龙混杂。因此,近年各种专家走俏,同时也争议不断。


  三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一是赝品泛滥,二是过度炒作,三是诚信危机。


  这三点也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险所在。随着市场火爆,不少公司只求数量,不讲质量,拍品成倍增长,质量急剧下降。赝品、仿品、地摊货大量充斥。操纵价格,自买自卖,制造虚假成交屡见不鲜。一些当代“艺术家”,也开始疯狂地炒作自己,自称艺术大师,各种画王。他们不是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而是频繁出现在拍卖会上,出现在画廊里,一味追求包装、炒作。另一种自称创新派画家,不讲功底,不作学问,把穷山恶水,丑物傻人作为创新标准,聘人写文章,出专集,利用画廊,拍卖公司创造作品高价标本。诸如此类,大有进一步蔓延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缺”:即“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公信缺乏”。目前我国关于艺术品拍卖的根本大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但是拍卖法中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所以拍卖法对买家没有任何保护,既落后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又有悖国际行规,迫切需要修改。对拍卖公司的监管有工商部门、文物部门、税务部门等,但是权责划分不清,监管混乱模糊,谁也没有对拍卖公司进行认真有效的管理。由于整个市场运作无章可循,拍卖公司可以任意造假却不受处罚。导致人们信心大降,许多人有愿望无胆量,想参与却无从下手,不敢问津。


  四 艺术品市场不可能崩盘


  面对诸多的问题,有人担心,2006年以后,艺术品市场可能崩盘。去年底今年初,见到不少这类文章。“崩盘”是股票市场术语,意思是市场上无人敢于购买,成交价格和成交量急速下降,整个市场土崩瓦解。我认为,艺术品的实物性,欣赏性,高回报,低风险,决定艺术品市场和股票市场不同,股票是虚拟经济,不少公司“一年赢利,二年亏去,三年st”,投资者对风险根本无法控制。而艺术品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艺术品的价格会因时因地因人而起落,但它的内在价值永远不会消失。从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资金来看,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资金总量在整个中国经济中仍然微不足道。艺术品市场全年成交额还不及A股市场一天的交易量。与房地产相比,大的房地产项目,一个楼盘就要几十个亿。中国房地产所以要调控是因为泡沫增加,金融风险加巨。因为从炒卖楼花开始,绝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而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大部来自民间,可以说与银行无缘。艺术品目前在中国即不能贷款也不能抵押,国家金融业没有任何风险。直到今天,艺术品市场还是一个年轻的、不成熟的市场,也是正处于发展期的市场。与世界相比,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前途无量。两年前,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拍卖成交1。04亿美元已在业内传为佳话。去年底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19世纪初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大卫所作油画《跨越 阿尔卑斯山圣佰纳隘道的拿破伦》(图12),估价70多亿元人民币。现正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精品展中,波拉约洛的《女性肖相》(图13)和波提切利的《帕拉德和人头马》(图14),每幅画的保险金额都相当5亿人民币以上。这里虽有东西方文化差异,经济实力悬殊等复杂因素,但中国书画在世界范围内价格明显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世界两座高峰只一的中国书画,目前只是价值回归。真正的上升还有待时日。


  这样说,艺术品市场是否永远一路高歌。当然不是。观水有术,必观其澜。鉴于目前诸多矛盾加剧,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书画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巩固已在所难免。2005秋拍已发出信息。随着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市场会自动调节。但这是急进中的休整,发展中的需要。随着与国际接轨,它会在“调整、巩固”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走向成熟。


  五 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分析,不能就事论事,应该高瞻远瞩


  以上均是艺术市场内部情况分析。但艺术品市场不是孤立的,对其判断应力求客观,全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还应该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高瞻远瞩。从历史学角度看,当前是经济发展,振兴中华的大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收藏高潮,人数众,范围广,影响大,前所未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赝品泛滥,诚信缺失,是中国当前转轨期的普遍现象,注水肉、黑心棉、假酒假药、假证假币。民间流行除了妈不假,连爸都不敢信的说法。包装炒作也是时下流行之风,诸如天才、超人,各种造星、造神运动,反正吹牛不犯法。这也是社会性的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社会性的重形不重质、不学无术的一种必然表现。从经济学角度,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商品价格也必然上涨,比如米菜等各种日用品,上涨十倍二十倍大家习以为常。艺术品价格上涨几十倍有何奇怪?2005年中国GDP超过18万亿,年增百分之九点九。由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四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万零五百元。中国尚有许多无法统计灰色地带,富有阶层和闲散资金非常可观,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从哲学的角度,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艺术品市场只是中国大市场的一个缩影,它的成功与失败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国际一体化的大趋势必然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世界。那些堪称国宝的艺术品价格也会逐步与国际接轨。


  这里有必要强调:除了本身的固有价值之外,影响决定艺术品价格的,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文化底蕴。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艺术品的交易中心最后必定在中国,这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当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最近两年出现的大量海外回流,国际著名拍卖公司登陆,国际市场中国买家的大显身手,已初露端倪。从国内来看,中国艺术品交易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京津、江浙和上海,其先行示范非常明显。


  京津:以北京为代表。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都,人文荟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画院等云集于此。这里也是当代最高权力和最富有阶层集中的地方。所以京津画派最近两年受到热烈追捧。,齐白石、李可染、黄胄、吴冠中等,一般作品已由非典前每平尺1万左右,上升到每平尺10万左右。其他京津画家价格也急剧上升。就全国而言,除去香港,书画艺术品的成交百分之六十是在北京完成的。


  江浙:以南京、杭州为代表。两地也均为著名古都,传统文化深厚,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名家辈出。经济尤为发达,历来是富庶之乡。据说现在民间流动资金就有5000多亿。浙江名家吴湖帆、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已由每平尺不足2万长到每平尺10万-20万。所谓新金陵画派的傅抱石、钱松岩、宋文治、亚明等都倍受市场追捧。两省其他书画家价格也大幅上扬。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早在清代就是商贾云集,文人雅士集中的地方。许多商界大亨、文人学者,书画家都曾长期居住上海。林风眠、谢稚柳、、唐云等,价格已经上涨了近十倍。程十发,陈佩秋、刘旦宅等在世画家的作品也屡创新高。这种十分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应该引起注意。


  六 调整巩固是为了充实提高


  2006年艺术品市场的主旋律将是调整、巩固。就是说要通过震荡、整理、清洗、选择,解决市场上的矛盾和问题,消除负面影响:市场上的一些赝品、伪品;一些不符合运作规范的拍卖公司;一些跟风追高的收藏家和投机者;一些过分自我炒作的“艺术家”;一些名实不符的专家都将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步地分解、淘汰。而一些精品、真品;一些有公德、重品牌、守信用的拍卖公司;一些有定力、有水平的收藏家;一些名副其实的专家将会受到进一步地认可、欢迎。总之,艺术品市场需要从三方进行调整,那些价格背离价值的艺术品需要调整,过分自我炒作的“艺术家”需要清理,赝品、仿品需要淘汰。当然,这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对市场来说虽然痛苦但却理智,而且调整巩固并不意味没有新的高潮出现。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澜。经过实际对比,经过历史检验,那些确有价值的艺术品,价格还会在调整中再创新高。这在2005秋拍中已有验证:当时虽有大量仿品、赝品流拍,而一些精品超过底价十倍、二十倍的不在少数。时代会作出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清洗。


  七 2006年书画市场的潜力品种


  艺术品投资是长线投资,要耐得住长久的寂寞,抗得住各种外界的诱惑。实践经验证明,在股票、房地产、艺术品等各种投资中,艺术品的收益率是最高的。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对每个投资者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机会。在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我曾谈过一些对2006年书画市场潜力品种的看法:


  第一是古代书画,这是传统品种,潜力非常大,因为他们的作品主要是根据其学术成就认定的,几乎没有市场因素的干扰。而且存世量极其有限并且越来越少。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沉淀是当代作品无可比拟的。连续几年,市场表现稳步攀升。一些名家名作已是老蚌生珠:比如最近中贸盛佳2005春拍中赵孟黼的《缩写兰亭序》(图15)手卷成交价935万元,这件作品是中国嘉德1998年以33万元拍出的。7年增值28倍之多。另外,北京翰海2005秋拍中,文徵明《溪山积雪图并草书咏雪诗》卷(图16),以1080万成交,而4个月前,这件作品在上海崇源的成交价是737万元,短短的四个月,增值350多万。此类例子还有很多,一方面表现投资者的卓越眼光,一方面也显示出古代书画巨大的升值空间。收藏艺术品的普遍规律是先今后古,由今入古。目前大部分人和大部分资金都仍在重点关注当代和近现代。一些入经载典的明清书画家作品现在万八千一幅,实在太低,仍属价值回归阶段。


  第二是书法作品,尤其是近现代、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如赵朴初,郭沫若,林散之,沈尹默,启功、欧阳中石、刘炳森,沈鹏等等。因为书法比较抽象,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才能较好了解、欣赏书法作品。而绘画相对直观,易于欣赏和理解。但书法是典型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作品,真正书家运笔用墨,学识修养的功底是要强于绘画的。潘天壽就说过“有天份,下功夫,学画20年可见成效,书法则须30年。”美国著名美学家福开森认为;“中国一切的艺术,是中国书法的延长。” 中国画最讲究的也是以书入画。中国书法作品的价值,在古代书画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元代鲜于枢的书法作品《草书石鼓歌卷》成交价已经达到4620万元,。即使当代书法与当代绘画相比,价格差距也太大,许多中青年画家每平尺已数万元,而有些极好的书法作品,每平尺只有几百元。这是遗憾中的机会。


  第三是名人的信札、手稿。与书法绘画相比,信札手稿数量较少,而且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具有独特文化内涵,更显珍贵。但目前在拍卖市场上远远没有受到重视。国内象徐悲鸿一通信札,2004年春也才卖到20多万元。嘉德2005秋拍潘天寿6页信(图17)以24万元成交。而在国外名人的信札手稿已经动则数百、数千万元。


  第四是当代确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画家作品,包括油画、国画和书法。王明明先生曾经公开说过“当代书画家中没有大师”,我赞成他的观点,但还想补充一句:未来会产生大师,不过数量极少,而且,绝不会在那些不下苦功,耐不得寂寞,急功近利,热衷于自我炒作者中产生。时间会检验,历史会判断。无论国画家还是油画家,都是如此。


  还应该特别强调,收藏、投资,一定要有精品意识。所谓精品,就是质量,就是名家一生或者一个阶段真正的代表作。以齐白石为例:上世纪末每尺画平均2—3万元时,不到半平尺的《苍蝇》,却拍了近20万元。这次秋拍,齐白石的《双兔图》(图9)只1平尺,拍出132万元。《喜蛛》(图8)约0。05平尺,仅有名片大小。从9万元起拍,最后以107。8万元成交。这就是精品。吴冠中曾指出,“艺术品主要是质量,大与小的属性均不能掩盖质量本质。”,李可染也风趣的说过,“石头大,宝石小------。”传统中国画以尺幅论价实际上并不科学,这是我们收藏、投资中切身体会到的。


  结论:合力决定现在,潜力决定未来。所以是否可以借用上世纪60年代形容经济状况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来概括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当前和趋势?具体说,近期振荡式整理,远期螺旋式攀升。就像黄河有九曲,但“拨乱反正“,重新排列组合之后,“大江歌罢掉头东”,总趋势不会改变。从长远发展来看,艺术品市场在经过“调整、巩固”之后,一定会“充实、提高”的。市场上各方力量、各个主体会越发成熟,理智地面对问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我们可以相信,只要中国政治开明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世界不出现剧烈动荡这个大前提不变,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一定会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