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 详细内容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内容解读
发布时间:2015/4/2  阅读次数:1662  字体大小: 【】 【】【

      会议指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要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探索创新,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在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指出,本次深改组会议提出的医改方面的诸多要点,比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等,都可以说是医改的基本原则,再次重申这些原则,尤其是指出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对破除医改中的难题,推进医疗行业的市场化有积极作用。
      朱恒鹏认为,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制度就是要允许医生自由执业,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要允许医生的薪酬参与市场化竞争,薪酬多少由市场来决定。
      朱恒鹏指出,目前的医疗行业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要放到整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中看。去年,事业单位全员参加社会保险,今年年初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都涉及到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医生的人事、薪酬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部分,也自然在此改革范围之中。


      会议指出: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目的是要通过改进工作机制、加强责任追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保障当事人诉权。
      人民法院要明确登记立案范围、规范登记立案程序、健全配套机制、制裁违法滥诉、强化立案监督,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司法规律的立案登记制度,坚决杜绝“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增设门槛”等现象。
      要强化法治意识,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坚决杜绝干预、阻挠人民法院依法立案现象发生。
      要加强诉讼诚信建设,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依法维护正常立案秩序。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认为,立案登记制是本轮司法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立案审查制造成的当事人立案难问题。此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研究立案登记改革是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内容的延续和细化。
      洪道德表示,目前的立案审查制确实造成了一些案件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但是因为人为等其他因素不能立案的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这对于保障当事人诉权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原来因不立案造成走信访渠道的案件也会回归到司法程序,减少涉诉涉法信访。

      不过,洪道德也表示,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后,法院的案件量会有较大增长,法院应该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防止出现案件量激增后审案效率降低的问题。






编辑:陈海瑜



上一页  1 2 
来源:新京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