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文快递 > 详细内容
日子清苦仍热心的“沈爷爷”
发布时间:2015/2/4  阅读次数:442  字体大小: 【】 【】【
      山大商务学院学生卫星秀在贫病交加中自强不息,这个故事引起了沈兆骅老人的关注,“这个小孩太可怜了”,同情之余,热心的沈兆骅联系到了卫星秀,并倒了两趟公交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山大商务学院,将1000元交到了卫星秀手中,并设法帮卫星秀联系寒假勤工俭学的单位。
      这样的资助,沈兆骅老人坚持了22年。
      1992年,希望工程在全国推开不久,沈兆骅就主动找到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我想上学”的哭诉打动了沈兆骅,于是,柳林县农村孩子杨英成了他的第一个资助对象,直到杨英2002年职高毕业开始工作,其间所有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全是沈兆骅捐助的。

      从杨英开始,沈兆骅的资助对象几乎每年增加一个,短的需要资助一年多,长的达十多年,他们大多是省内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失学儿童

      22年来,18个孩子因为“沈爷爷”的帮助圆了求学梦。老人算了算,这些年,资助费用大概有15万元左右。

      能够拿出这些钱来,对于退休工资不多的沈兆骅老人来说,其实并非易事。1.5米的个子,42公斤的体重,背有些驼,这样单薄瘦小的身体,让人有些吃惊之余也佩服他的执着。他有一件肥大的深蓝色毛衣外套,样式老旧,上面有些陈年污渍,抬胳膊时能看到左腋下破了一个大窟窿,毛衣袖口可能磨破了,用蓝布包了边。他没有不好意思,而是很爽朗地笑着:“这件衣服穿了20多年了”。外套里面穿的深紫色毛衣颜色已黯淡,不过上面的花朵很醒目,他慢慢回忆道:“这件,是我结婚没多久,给我母亲买的,后来老伴穿了,直到她去世时,姑娘给扔了,我看还好好的,就捡回来接着穿。”
      为了省点买菜钱,他总是去买“一元菜”,或者坐公交车去开化寺菜市场买菜,他说:“我这个人不讲究吃穿,也不抽烟、喝酒,所以一个月能省不少钱呢!”
      在资助的这些年里,沈兆骅老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甚至有些拮据,很多次,他也面临经济困境,但总是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那些上学的孩子们。老伴没去世前,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千余元,而为了资助孩子们,他有时就要支出上千元,甚至更多,偶尔还要和同事借钱来资助


      是什么让他坚持这么多年?父亲早逝、衣食无着……少年时的经历让沈兆骅印象深刻,早早就体验到生活的艰难与无奈,因此,对于贫困,他更能感同身受,对弱者,也更多了一份关怀。“现在生活比原来好多了,起码解决了温饱,我是一名党员,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能力,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沈兆骅一直觉得自己做的事没什么,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一起锻炼身体的老汉们知道他资助的事情后,好心的会劝他:“你才挣几个钱,管好自己就行了”,对他的行为不理解的直接说:“你看看你穿的、戴的,那么大岁数了,连自己都管不了,还资助别人了?简直是多此一举。”

      但是自己的三个儿女结婚买房时,自己拿不出一分多余的钱来,都“没有帮上忙”,而老伴在世时,和他过的也“一直是苦日子”,这让他很难过。不过他还是说:“不管怎样,他们要比这些贫困孩子们好得多得多,孩子们太困难了,他们需要帮助。”似乎,只有想到这些,才能让他“原谅”自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沈兆骅老人说:“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幸福”。

      今年1月起,老人的退休工资涨到了3070元,1月份的工资另外还补了3800余元。他从中取出6300元,全部捐给了需要的孩子。

      如今,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健朗,业余还学英语,心境平和,他觉得这也是真情付出的回报。





编辑:陈海瑜

来源:太原晚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