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层指示 > 详细内容
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实践——党中央关心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4/10/17  阅读次数:4276  字体大小: 【】 【】【

  一份档案一份情,一个农户一对策。建档立卡不仅是简单地登记名字,还要分析什么原因致贫,再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这项庞大而复杂的基础工作完成后,扶贫开发将告别底数不清、目标不准的“漫灌”扶贫,转而进入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到户的“滴灌”扶贫新阶段。

  “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当地干部群众,做好基础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

  通过对贫困的“精准制导、定点清除”,改“漫灌”为“滴灌”,可以把宝贵的扶贫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前几年每年毛收入不到1万元。今年有了针对我们的贷款政策,养牛能挣3万多元,手头也有余钱了。”得到专项贷款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双羊套村35岁的回族群众苏克元喜上眉梢。

  新时期要有新创举。

  “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针对一些地区以贫困为荣的不良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特别是考核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

  究其根由,此前各地官员考核办法中,基本是以GDP论英雄,有了贫困县的帽子可以享受诸多政策红利。与此同时,扶贫工作基本没有进入考核体系,一些地区的转移支付资金多成为县里满足政府运转的“饭碗”,而非扶持农民脱贫的“追加资本”,形成“富县”与“富民”两层皮现象。

  对此,2013年底,在党中央的部署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6项扶贫开发工作创新机制,排在首位的就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

  “这项改革可谓切中要害。”汤敏认为,在新机制作用下,今后贫困地区党政干部将不再被GDP考核所束缚,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将引导地方官员真正把群众生活冷暖放在心上,全力扶真贫、真扶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