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析 > 详细内容
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
发布时间:2014/10/15  阅读次数:3994  字体大小: 【】 【】【


    礼法合治


    【释义】治理国家要将教化与法律相结合。


    【出处】综合


    【引申】这是中国古代儒家关于德教与刑政关系的主张。《尚书·康诰》中首次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春秋时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荀子发展了儒家关于德政的思想,提出礼法并施的观点,在战国时即体现为礼下庶人刑上大夫


    【启示】习近平今年9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就曾引用韩非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他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也提及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德主刑辅


    【释义】治理国家要以德政为主,刑杀为辅。


    【出处】综合


    【引申】西汉董仲舒在儒家关于礼、法的思想基础上与阴阳学说、天人感应的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完整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论,指出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启示】201454习近平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正己修身


    【释义】端正言行,修养身心。


    【出处】《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引申】正己修身是儒家关于自我修养的重要思想。《礼记· 中庸》中说: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到: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启示】20133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20136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