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层指示 > 详细内容
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实践——党中央关心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4/10/17  阅读次数:4275  字体大小: 【】 【】【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决策部署下,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到2010年,参考国际扶贫标准,近半数中国人摆脱贫困;在我国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的背景下,到2013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5%。

  ——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入新世纪以来,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389元。

  ——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人畜饮用水问题大面积解决,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比例达到90%左右,适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

  “贫困人口减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就。”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曹洪民认为,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为农村地区消费力的提升、国家经济内需的提振起到支撑作用,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5年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使中国彻底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为人类战胜贫困、为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实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在谈及中国成功减贫给世界的启示时说,中国的努力是使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减少的最大因素。

  短短30余年,6亿多人摆脱贫困,被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这样的“中国奇迹”何以发生,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的历史之问。

  “与国外民间的、小规模的生活救济不同,中国是举全国之力,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扶贫。”在汪三贵看来,无论是扶贫资源的动员和调用,还是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推进,这种带有强烈“政府主导”色彩的扶贫模式,是中国实现快速减贫的重要原因。

  两次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连续10年在“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中推出一揽子减免税费增加投入的惠农之举、号令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为近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向12万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扶贫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一大创举。

  “在长期实践中,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国的扶贫实践丰富了世界减贫模式。”国务院参事汤敏如此评价。

  中国独特的减贫经验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指出,中国将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贫困中脱离了出来,“我们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梦之路LOGO


本网注册会员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山西●梦之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山西梦之路文化传媒  容博恒昇房地产集团     备案/许可证编号:晋ICP备14005413号

 网站管理          技术咨询QQ: 630070045